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藏族碉楼“顶天立地”

科普时报
原创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说起藏族传统民居,当以碉楼最有特色,因其形似碉堡,又称“碉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碉楼棱角分明,碉身平整,似顶天立地一般巍然矗立,或三五成群,或依山成势,看上去蔚为壮观。

藏族碉楼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最早对碉楼建筑加以记载的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邛笼”,便指碉楼。隋唐以后,碉楼在丹巴西部和整个藏东地区大为盛行,源于当地盛产石材,藏族同胞善用天然石块和石片垒建房屋,并传延不绝,到明清时期最为鼎盛,曾达到3000多座。丹巴县是以嘉绒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素有“千碉之国”美誉,境内留存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古碉楼群,主要集中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关隘处。

广泛分布于藏区的碉楼,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坡仍为垂直。整个建筑角如刀锋,端正笔直,墙体光滑,墙壁厚实牢固。结构上窄下宽,石墙下厚上薄。且建筑形式多样,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三角等,其中四角碉楼较为多见。

碉楼因地区不同而具有不同特点。建于城市的碉楼一般造型完整且装饰富丽。高度为3―5层,以石作墙,木头作柱,方木铺排作椽。楼层之间铺有木板,下层为库房,二三层住人,并设有经堂。中间为庭院,四周为围墙,旧时碉楼可作打仗或防御之用。窗户朝庭院开,院外用小窗窄门,便于抵挡寒风侵袭。

乡间和山区的碉楼一般是依山而建,多为三层,各楼层由独木梯衔接,独木梯由整根原木做成,为防止不速来客,这种梯子可以随意挪动。其中,一层饲养牲畜;二层为人们饮食起居场所,由堂屋、厨房、储藏室、卧室构成;三层设经堂,屋顶插经幡。房屋旁有转经筒,室内供佛像、经书。经堂的梁和柱饰有图案,墙上绘以壁画并挂唐卡,给人一种神秘庄严之感。通常不用床铺和桌椅,睡卧和坐都在垫子上。屋顶为平顶,用来晾晒谷物。碉房门楣、窗楣、墙顶四角放有白石,作镇邪驱鬼之用。碉楼外墙用石灰或白泥涂上日、月等吉祥图案。一些高级住宅,在主要入口处或主要房间外侧设置一层或数层高的敞廊。

修建碉楼选址为重点,要考虑阴阳、水源、地势、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方可动工。工匠们就地取材,全部取自当地的天然石块和黏土,木料亦伐自当地附近的山林。碉楼底部的基脚一般用巨石填砌成实心,往上修砌时以墙内隔层(1米左右)作为脚手架,工匠站在脚手架上施工操作,不挂线,不吊角,全凭技艺经验目测墙体平面和墙角垂直线。二层以上全部采用梁柱穿墙的形式,立于底层抬梁之上,组成木架承重体系。内外墙体装修均用木板分隔,作为围护结构。

以丹巴碉楼为代表的藏族砌石建筑传统技艺被称为叠石技艺,自然运用建筑力学原理,用天然石材砌筑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的碉楼。竣工当年不得进行装饰,过年后才能进行装饰。早期平民民房一般只装饰经堂,别的房间很少装饰。现今,人民的生活改善了,除了底楼,楼上的房间内外都装饰得很精美华丽。

藏族碉楼建筑艺术高超和杰出,历经风雨、战争和地震,几百上千年屹立成坚固的“东方金字塔”。2008年6月7日,藏族碉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碉楼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不仅是艺术品,而且成为世界石砌建筑的精妙之作和珍贵遗产。藏族人民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人的智慧,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建筑奇迹。

评论
科普5ed7a31孙
进士级
赞美👍!
2023-08-28
科普64df1ad0c0fb6
儒生级
2023-08-26
Lyl龙银莲
贡生级
顶天立地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