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浑仪的圈环过于复杂,北宋开始浑仪的改革。元代郭守敬加以革新简化,于1276年制成简化的浑仪,称简仪。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坐标式装置(世界上最早的大赤道仪)和地平坐标装置(与现代的地平经纬仪相似),仪器运转灵活,大大增强了仪器的适应性,简仪在窥管两端安有十字丝,这是望远镜中十字丝的鼻祖;为了减少仪器中环与环之间的摩擦,安装了与近代滚柱轴承相似的小圆柱体,是滚柱轴承的最早利用。简仪的创制,是中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现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是按照李淳风的办法制作的;郭守敬创制的简仪,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处理掉,现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年至七年(1437-1442年)间的复制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简仪被法军抢去,运到法国大使馆,过了几年才归还;浑仪被德军抢去运往德国波茨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1年)才归还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浑仪和简仪运往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两仪被日本侵略军损坏,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