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稻田常见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巧

佳木斯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收藏

稻瘟病,俗称稻热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上三大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稻瘟病在黑龙江省水稻产区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是制约黑龙江省水稻高产的障碍,引起植株矮缩,茎杆弯曲,小穗不实,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安全。

1、发生特点

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生产上,穗颈瘟对水稻危害较大,前期的苗瘟发生较轻,叶瘟发生最为常见或普遍,往往容易被忽视,发现穗颈瘟后,才引起稻农的重视,而抽穗、开花后防治效果均不会太好。现将稻瘟病的常见症状介绍如下:

(1)苗瘟。多由种子带菌所致,三叶期前发生,初期稻苗的芽和芽鞘上着生水渍状斑点,后期苗基部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重时病苗卷缩枯死。

(2)苗叶瘟。三叶期后,在叶片上着生灰绿色或褐色短纺锤形或梭形或不规则的小斑,潮湿时病部产生大量青灰色绒毛状霉层,致稻苗成片枯死。

(3)叶瘟。由于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叶上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又有所不同,因而又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

慢性型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或梭形,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长条状坏死线,边缘呈黄色晕圈,内圈黄褐色,中间灰白色,潮湿时病斑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发病重的叶片枯死。

急性型叶瘟:感病叶片常产生暗绿色椭圆形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大病斑的两端稍尖,病斑正反两面均有大量灰绿色霉层。天晴时即转变为慢性型叶瘟。

白点型叶瘟:病斑白色、圆形,此种病斑少见,多在阴雨后突然放晴转干旱稻株缺水时或在高感品种的嫩叶上出现,无霉层。潮湿时可转变成急性型叶瘟。

褐点型叶瘟:病斑呈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多在气候干燥时抗病品种及稻株基部老叶上发生,无霉层。

(4)叶枕瘟。发生在叶鞘与叶片交界处,病斑初为墨绿色,后成黄褐色,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

(5)节瘟。多发生在穗颈下一、二节上,初在稻节上出现黑褐色或黑色斑点,逐渐蔓延成环状,后整个节间变黑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节上着生灰绿色霉层。发病早且重时,可形成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可造成茎秆弯曲。

(6)枝梗瘟。分枝或小枝初呈淡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围绕枝梗扩展并向上下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使部分小穗受害枯死或籽粒不饱满。

(7)穗颈瘟。发生在主梗(穗轴)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抽穗后感染,先在穗颈着生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褪绿现象,后变成黑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

(8)穗轴瘟。发生在穗部的主轴上,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9)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着生椭圆形黑褐色小斑点,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以后全粒变成灰白色秕粒。感病迟的呈不规则黑褐色斑点,内中的米粒也部分变黑或不饱满。

2、防治技巧

(1)农业防治。轮换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病害发生,如龙粳49、牡丹江31等品种;精选种子,剔除灰白色和谷粒带黑点的稻种,防止带菌种子进入田间进行远距离传播;整地前烧掉田间病残体,消灭越冬菌源,压低初侵染源;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及硅肥,巧追分蘖肥、穗肥,促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稻株抗病力;气温通过12℃时及早插秧,促进秧苗早长快发,力争在安全抽穗期前抽齐穗,躲过后期低温多雨的不利条件,减轻病菌侵染机会;合理稀插,保证稻田通风透光,增强稻株抗性,抑制或减轻病害发生;合理灌排,采用浅、湿、干交替方式灌溉稻田,同时在分蘖期、拔节期、出穗期适时撤水晒田,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环境,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培育健壮稻株,提高其抗病力;除掉秕壳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减少寄主,减轻病害传播、蔓延;做好测报工作,在稻秧移栽前3-5天、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查1次田,发现有苗瘟、叶瘟轻发生,且有流行态势时,及时督导、协调统防统治专业组织喷药,以控害保穗。

(2)生物防治。在稻苗2.5-4叶期或零星见苗瘟病斑时,每100平方米苗床用2亿CFU/毫升沼泽红假单胞菌PSB-S悬浮剂60-90毫升,兑水后喷洒叶面;在叶瘟发生前的水稻分蘖期、孕穗末期或发生初期,每亩用1000亿活孢子/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0-65克,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后均匀喷洒稻株;在穗颈瘟发生前的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每亩可用5%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90-100毫升,或10亿芽孢/克解淀粉芽孢杆菌B7900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兑水45-50公斤,均匀喷雾茎叶和稻穗,隔10天喷1次,视病情防治2-3次。

(3)化学防治。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00-2500毫升拌种,进行种子消毒,兼防恶苗病;在水稻插秧成活后和孕穗期,每亩用24%烯丙苯噻唑颗粒剂900-1000克撒施。施药时保持水层3-5厘米,保水7天,其后正常管理;在稻瘟病发生前的孕穗后期到破口和齐穗期或发病初期,每亩可用25%稻瘟酰胺·咪鲜胺微囊悬浮-悬浮剂60-80毫升,兑水30-45公斤后均匀喷雾于稻穗和茎叶。

评论
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
贡生级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