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趣谈:《百鸟朝凤》,一个冷门的好电影

李雷
原创
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擅长生物、医学、健康。年更新近300图文
收藏

周末偶然刷到《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突然想起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场景,你们看过吗?

这电影我没去电影院看,甚至最早的时候都没听说过这部电影。而之所以看这部电影,竟然是一个偶然。


01,为什么看百鸟朝凤?


一个朋友说要老家有人要听点欢快的唢呐,让我帮忙找找,于是我就去网上找唢呐,结果排名第一也是最热的,就是《百鸟朝凤》,然后我听了下,挺欢快的啊,就发给他,结果他一看名字,回了我句,这唢呐是葬礼上用的,瞬间尴尬无比(可见我多没文化)。然后他说你去看一下电影《百鸟朝凤》吧。

就这样,我就接触了这部电影。整部电影看下来,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动?难过?还是其他的,我说不出来。


02,百鸟朝凤讲了什么?


《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关于唢呐传承的故事。游天明的父亲从小到大的梦想便是成为一个唢呐匠,可一直没机会,人到中年了就想着让儿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便将自己的儿子游天明带给著名唢呐匠焦三爷做学徒,希望儿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游天明和师弟一起学习吹唢呐,可他却没什么天赋,赶不上自己的师弟。因为天赋不佳,好几次都差点半途而废。不过最终被师父看重德行,于是将自己压箱底的《百鸟朝凤》教给了游天明,还让他做了班主。

然而,时过境迁,唢呐不再在人们心中有超然的地位,西洋乐器趁虚而入。许多演奏唢呐的人都对唢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游天明目睹这种变迁,只能将这种情怀藏在了心底。


03,电影引发的感触


焦师傅,让我想起了老家里的那些艺人,在我小的时候,就像电影一样,经历了一个变革的时代。

小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有鼓匠班子(就是电影里的唢呐班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当地要叫鼓匠班子),甚至我的一个同学还跟着班子学了一段时间。各种红白事,都有这些鼓匠班子的身影,然而到了后来随着歌舞团的入驻,鼓匠班子日渐式微,不过和电影里不一样的是,前段时间回去,已经彻底消失了,成为了绝响,也许将来想听的时候,可能要在网上听了。


04,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


我们这个时代在大变革,很多东西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最近喜欢听自由主义者罗胖的内容,他似乎一直在鼓吹者传统行业的变迁,在提醒着新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大变局,也让我有很多反思。

就包括我这个博士,在我觉得,也就像焦师傅那样,处于一个传统的行业里。是啊,和几年前读硕士相比,现在的时代变革太明显了,尤其是在人力的依赖上,过去那真的是劳动密集型的:

过去我要自己做克隆序列,现在都是直接在机器上合成了。过去是用酶切来做转基因,现在大家都用便利的crispr-cas9。听说一些国际上的大学科组,对人力的依赖已经非常低了,一个课题组,一年出几篇CNS,博士们基本上就是看文献,设计实验,然后实验的内容甚至文章都直接外包了。可以说,这个行业,如果再进行下去,也许人工的力量会越来越少,而那些传统培养出来的博士,如果不做一些改变,也许就不好说了。

更往深点,在过去,读个博士,那可算是象牙塔的一族了,现在呢,经济时代,社会可不因为你是博士就给你打折卖房卖车的,拿着那么点薪水,从青椒玩起,可以说是和时代渐行渐远了,造导弹不如茶叶蛋,也许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之一。


时代在变,一些东西,总会日渐式微,而被新的取代。那么,这些旧的东西,是否就要彻底的抛弃?然后去追随新的东西?也不见得,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给别人的,而是给自己的。

这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也是电影里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幕: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