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郯城县科协以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全媒体传播的科普服务体系为目标,在科普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谋求创新,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开发传播媒介等方式,深化科普讲“郯”品牌创建,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媒体传播体系,有效提升科普传播效能。
打造县级科普“厨房”,提升科普供给水平。联合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和健康局、县教育和体育局等“三长”单位,发挥“三长”职能优势,开办科普农业大讲“郯”“科普医声”“三点半科学课堂”等科普栏目,提升科普联动传播效能。动员学校积极投身科普与教育融合工作,发挥学校人才和资源优势,与全县7所学校签订科普共建协议,共创科普资源60余个。联合松鼠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和坚果科学实验室等社会机构共同开发科普资源,打造“三点半科学课堂”品牌,在郯城县第五实验小学探索试点,开展线下实验课程31次,录制20个科学实验短视频,实现科普资源由“复制、粘贴”向“新建、分享”转变,不断提升科普“厨房”产出效能和科普资源供给力。
嵌入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通科普传播路径。与大众网、鲁网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积极融入县融媒体中心传播体系,在“指尖上的郯城”“郯城首发”等县级党政媒体平台打造“今日科普”专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方式和科普大屏、户外科普设施等科普渠道,积极宣传“山东科协每日科普”内容,去年以来,累计发布各类科普信息300余篇,将科普中国优质资源传递给广大群众,有效拓展科普传播外延。
嫁接新媒体优势,扩大科普传播范围。借力网络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优势,打造科普讲“郯”直播间和“线上科技馆”科普频道,开通“科普郯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郯城县科技馆抖音号,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通过“科普郯城”科普号和科普e站宣传食品安全、生活保健、环境保护、防震减灾、传统文化、反邪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互联网全方位展示和宣传科普亮点,铲除网络伪科学滋生土壤。依托“科创筑梦云平台”、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等平台,形成覆盖全县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云端”,实现科普教育资源和青少年学生的“零距离”“全链接”。14场“云直播”科普主题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6万余人,点赞380万余次,评论互动20万余次,科普传播度、活跃度实现“指数级”增长。
培育媒体科普队伍,激发科普宣传活力。依托科普中国和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将建设媒体科普队伍,培育科普传播、科普创作、科普专家等纳入考核,成立“县乡村”三级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郯城县科技志愿者注册14108人,注册组织89个,累计发布活动251次,形成常态化科普服务品牌。发挥联动整合优势引进自媒体团队,借助外力市场化运作,将凤舞九天传媒公司等县域内知名媒体团队纳入科普队伍建设,将科普宣传与自媒体深度合作,让更多的自媒体人融入成规模的科普队伍中,不断优化科普宣传工作全域环境,提升科普宣传精准化、精细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丰富科普活动内容,聚焦科普宣传热点。创新科技馆免费开放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科普一日游”“科学小记者”等科普研学活动,不断提高科技馆科普展览效能。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37个团体、8500余人。打破科普场馆的地域局限性,制定科普大篷车三年巡展计划,发挥科普大篷车科技“轻骑兵”作用,将“流动科技馆”开进各乡镇辖区小学、社区16次,6000余名师生、社区群众享受送科技上门服务。广泛召集心理咨询师、眼科医生、国学教育讲师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创新组建郯城县科普宣讲团,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三进”活动12场,惠及群众9600余人。积极开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先后与黑龙江科技馆、内蒙古科技馆、山西科技馆线上科普互动。累计开展全国航天日、爱眼日等各类主题研学参观活动25次,惠及中小学生2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