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哮喘”,是指雷暴天气导致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急性发作。症状严重且病情发展快,一般表现出群体性,许多患者同时发作。9月2日晚上,呼和浩特市由雷雨天气引发“雷暴哮喘”。多家医院哮喘患者突然大幅增多。据报道,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治1000多例患者,收治数达到历史巅峰。不少患者出现哮喘症,“喘不上气”“心脏卡住的疼”“脸憋得通红”等。医院急诊科吸氧、雾化等就诊哮喘症状的患者人满为患。9月3日,随着降雨天气结束,哮喘患者人数逐渐减少。
据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监测数据,9月2日,呼和浩特市花粉浓度快速升高。9月1日,花粉浓度为132(中等水平)。9月2日,花粉浓度升高至330(高水平)。目前内蒙古各地主要致敏花粉浓度达中高等级,大部地区已进入致敏花粉传播高峰期。据文献资料,雷暴哮喘均发生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
有研究认为,雷暴来临前的冷空气气流可以把花粉或霉菌颗粒带入云层。云层中的水分和闪电使花粉颗粒爆裂,释放出颗粒更小的微粒。我们知道,雷雨天气是一种局地性的、强对流气象,通常伴随大风、强降雨、降温及气压的变化。花粉季节内,植物上未脱落的花粉以及悬浮在空气中的花粉被强对流中心的干燥上升气流卷入上空云层中,后者湿度极大,花粉颗粒因巨大的湿度差而吸水、溶胀、崩裂,释放出大量具有变应原性且直径更小的颗粒或碎片,这些颗粒或碎片随下降气流或雨滴返回地表。花粉过敏患者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的花粉或其释放的颗粒,且后者的大小更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哮喘发作。而且,雷暴产生的强电场可能使花粉释放出的过敏原的变应原性增强,危害更大。
在过去的30余年,全球范围内关于雷暴相关严重哮喘发作事件的报道逐年增加,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英国。最早关于雷暴哮喘的报道来自1983年英国伯明翰,最严重的雷暴哮喘发生在2016年的墨尔本,共导致8500多人急诊或住院,8人死亡。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与花粉或霉菌过敏有关。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在花粉季节,内蒙古每年都会出现大量过敏性鼻炎患者,而大多数的过敏鼻炎患者是雷暴哮喘的易感人群。因此,花粉季特别需要谨防雷暴哮喘,这是当地易感人群的必修课。目前主要措施,除了提前给予预防药物外,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遇到雷雨天气时尽量留在室内并关闭门窗,将有益于降低气传花粉暴露,降低雷暴哮喘发作的风险。此外,日常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抵制雷电哮喘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