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与推动应急救护工作,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技巧,2023年9月9日是第24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数字赋能救在身边”(First Aid in the Digital World)。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为大家带来科普内容——“小伤口可能有大麻烦”。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破伤风,在我国,每年因破伤风死亡人数超过了1万人,这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你能想象到吗,致死率这么高的疾病可能仅仅是由一个小伤口引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这篇文章带你走近“破伤风”的那些事。
“破伤风”是什么?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分泌神经毒素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周围有氧气时,会感到痛苦而休眠,以芽孢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空气、水以及各种物品等,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十年,对环境适应性极强,当无氧环境形成,破伤风梭菌会从休眠中醒来,大量快速繁殖,分泌破伤风痉挛毒素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其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 也有在伤后24小时内或数月甚至数年发病的,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多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在临床上,有些破伤风患者感染的伤口表面上无明显的炎症或感染现象,有的甚至看上去已经愈合了。这就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只是受了“小伤”,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破伤风一旦出现了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最严重的结果是死亡!
破伤风感染有三个必备条件:
第一,造成伤口的物体被破伤风杆菌污染;
第二,受伤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第三,伤口开口小而深,有厌氧环境。
目前,对破伤风的认识是防重于治,是一种可怕但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哪些情况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留下大大小小的伤口,小到被牙签扎破,大到手术创口,是不是都需要打破伤风针呢?其实不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以下伤口类型导致破伤风的风险较高,应该按照破伤风预防流程接种疫苗:
1. 包括烧烫伤、冻伤在内,需要接受外科处理但超过6小时没有处理的伤口
2. 包括烧烫伤、冻伤在内,伤口内有异物或是较多坏死组织,特别是被尘土、人畜粪便或唾液污染(动物咬伤)
3. 深部穿刺伤(比如钉子、鱼钩等等)
4. 弹头或弹片、金属划伤
5. 开放性骨折以及挤压伤
6. 外伤伴有血压下降等败血症表现
注射破伤风疫苗时间越快越好,最佳时间是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
打完破伤风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1.留院观察半小时
破伤风抗毒素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应该留院观察至少30分钟,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便于及时处理;半小时后无异常方可离院。
2.低烧
接种后有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发烧,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可以适当做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以用退烧药。
3.清淡饮食,适当休息
注意饮食,一周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等也应尽量不吃或少吃,禁烟酒咖啡;作息规律,不可过于劳累。
4.做好伤口清洁
打了破伤风针后依然要做好伤口的清洁,防止感染,防止伤口碰到水,防止受污染。如果创口较大,污染严重的话一周后应再一次注射,以加强效果。
温馨提示:
并不是注射过一次之后就终生免疫的。打完破伤风短期内如果又有新的创伤发生时,依然需要再次注射破伤风针。生活中当出现伤口时,不论伤口的大小,都要及时进行处理,特别是比较深的伤口,即使再小,建议还是到医院处理,必要时需注射破伤风针剂,对这种小伤口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管娟 朱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