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有206块骨骼,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这些结构精巧、运转自如的骨骼。不过,我们人类的骨骼都是包藏在毛发、皮肤和肌肉深处的,它们在人眼看不见的地方借助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拉动,强力地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能屈能伸,顶天立地。
机械外骨骼,或称动力外骨骼,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凭借这套“服装”,人类就可以成为所谓的“铁人”。
外骨骼,望文生义,是不是指骨骼长在身体的外面呢?还真就是这么回事,我们人类这一类具有皮毛的生物的骨骼可以叫作内骨骼。不过,具有外骨骼的生物,同学们见过的也不少。
都有哪些生物长着外骨骼呢?在自然状态下,外骨骼生物包括有硬壳或“皮”的昆虫(如甲虫、蟑螂)和甲壳类动物(如虾、蟹)。外骨骼生物体表覆盖着的坚硬体壁由3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层、基膜和角质层。表皮细胞层由一层活细胞组成,它向内分泌形成一层薄膜,叫作基膜,向外分泌形成厚的角质层。角质层除了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保护内部构造,还能与内壁所附着的肌肉共同完成各种运动,跟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叫作外骨骼。甲壳动物的外骨骼还含有大量钙质,昆虫的却几乎无钙质。
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这些与我们人类为代表的内骨骼迥异的外骨骼造型,区别在哪里呢?内骨骼与外骨骼的关键区别在于保障。昆虫和螃蟹的外骨骼是充当盔甲的器官,它也为生物提供了一个框架或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骑士的全金属盔甲可称作一种外骨骼,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硬壳或皮肤,在战斗中保护骑士。航天服和深海潜水的外穿装备也算是外骨骼,因为它们在极其恶劣的外部条件下帮助人体正常工作。人类非常善于学习模仿并创新,外骨骼又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以此为参考,科学家又鼓捣出了什么呢?答案是让你惊喜的!科学家对外骨骼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更加广阔的拓展。外骨骼被更多地联系到“超级装备”,或用于扩充、增强一个人生理机能的系统。它们可帮助人举起或携带较重的负荷,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比如,在军事上,外骨骼将帮助战士更好地进行战斗,因为战士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携带更多的武器和装备,并具有比正常人更强的体能。中国单兵外骨骼系统已经开发成功,还可根据需要加装辅助装置。该装备额定负荷平均平地步速为每小时4.5千米,平地行走续航里程为20千米。该新型外骨骼系统已经进行到装备部队的阶段,可执行高原单兵巡逻、山地单兵巡逻、跨越障碍等任务。我国边防部队于2020年底在海拔5 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单兵外骨骼装备可显著提高高原部队的单兵负重,提升单兵侦察能力。
外骨骼实验研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医疗康复方面,外骨骼通常由金属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它可以像衣服一样穿戴在身体表面,能增强人体行动能力、减轻负重,可以帮助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严重关节炎等疾病的群体克服行动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失能老人而言,外骨骼的意义很重大。在它的帮助下,残疾人和老年人完全可以行动自如地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散步、爬楼梯、负重等动作。
外骨骼的功能如此强大,应用前景如此广阔,也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兴趣,各国纷纷组织了大量的科技精英加快研发,可穿戴的外骨骼装备、能跑会跳的外骨骼机器人纷纷走进我们的视野。
随着外骨骼装备研究开发的推进,它们必将日臻完美。有一天,当你看到老人穿着这些外骨骼装备在公园愉快地打着太极时,当你看到外骨骼机器人抱着你的快递健步如飞地向你跑来时,可千万不要觉得奇怪,因为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科技造福人类的宗旨体现。
外骨骼装备都运用了哪些技术
外骨骼装备包括力传感器、感知判断装置、控制装置、传动执行装置和驱动装置,能够帮助穿戴者在高负荷状态下行走、上下坡或匍匐前进。外骨骼装备的驱动技术包括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和电动机驱动,这些技术的融合保证外骨骼能够 “动”起来,高效能源和能源管理技术则使外骨骼系统动力更持久。一些最新的外骨骼装备中,还内设可实时收集使用者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等数据的传感器,同时加载信息耦合、移动计算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