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女蜗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相传女蜗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蘸着水“捏出了”人类,让人们有了生命与思想。
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虽然世界上没有“造人”的神仙,但这也从侧面能够看出人的自身愿望一一创造出能够思考、能够与我们交流的“人”。几百年来,在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人类几千年的愿望今天逐渐成为现实,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新的“人”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人工智能。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人工智能及其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人工智能——人工制造的智慧“头脑”
关于人工智能的最初幻想与机器人紧密相连,古希腊传说中就有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利用黄金机器人帮助制造道具的故事。但是,如果仔细区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当我们提到机器人时,更强调它能在动作方面实现哪些具体工作。例如,当今各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它们可以输入不同的程序来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但它们只能根据程序采用固定的工作方式,因此一般将其称为机器人而不是人工智能。说到人工智能,我们往往强调它的“头脑”,他们不仅能机械地执行任务,还能进行自己的思考、识别、学习等。所以,拥有一定“头脑”的机器人才被称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计算机是计算的工具,但我们发现计算的对象不仅仅是数值,逻辑和简单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计算来完成。这样,可以进行一定思考的计算机被认为有“头脑”。但是大家必须要知道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简而言之,计算机只是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如果有一天人们能找到更强大的工具(比如模拟人脑)并制作出来,人工智能就能完全脱离计算机。
人工智能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
那么,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发挥着作用呢?首先就是手机拍照。当我们打开照相机时,它有好几个模式供我们选择,如夜景模式、逆光模式、人像模式等。在不同模式下,我们拍出的照片都经过了一定的处理,看起来更加美观和清晰,这就要归功于图像处理相关的人工智能,它可以智能辨识出我们需要拍摄的对象,通过优化算法使得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更好。同时由于相机镜头等因素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也可以自动修正。
同时,我们的出行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最典型的就是高高挂在每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了。不知道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红绿灯的时长其实是在动态变化着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由于城市里面交通工具太多,所有的交通资源都要尽可能地效率最大化,如果红绿灯时长不是动态变化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路口汽车很多,但绿灯时间较短的情况,这就极易导致交通堵塞;而另一个路口车辆稀少,这样绿灯时间绰绰有余,就会造成道路资源被极大地浪费。所以通过安装在路口的人工智能摄像头等装置,实时监测路口的行车数量、两车之间的距离以及车辆的行驶速度,同时判断出当前行人的数量及天气状况,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动态地调控交通灯的信号,就可以提高路口车辆通行率,更好地去利用公共设施。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今天的发展非常迅速。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模拟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比如说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模仿真人的语气打电话介绍,但它们仅仅可以说出人类设置的话语,可他们是否知道这些话语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还没有真正构建像人类一样的语言系统。
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速发展着,说不定有一天它就可以拥有人类的思维与想法,真正地拥有自己的意识。
具有革命意义的人造物——人工智能
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存条件而产生了技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随着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重要产品,它已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且未来还将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