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与中国心脏大2020同时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做了主旨演讲。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右)与胡盛寿院士(左)为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揭牌
胡盛寿院士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甚至可以用来治疗和康复很多疾病。尤其近几个月的新冠疫情,不仅给全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相关的所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且目前预防新冠积极有效的方法也依赖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于今年正式成立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并举办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意义非凡。
对当前医学模式的反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国政府都在改善人民健康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结果“事半功倍”。
美国医疗花费激增,医疗支出占GDP的18%,年人均医疗支出9000美元但健康水平提升缓慢。胡盛寿院士强调,单纯的医疗资源投入模式无法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我国医疗体系面临人口基数大、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双重困境。”胡盛寿院士表示, 2000年以来我国冠脉搭桥手术量、冠脉介入治疗量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病负担却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救治能力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发病率增长速度,造成了一直在“治病”,病却越来越多的现状。“胡院士感慨。
为此,国家层面提出“预防为主,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总方针,要想降低发病率,控制危险因素是关键。强调早期发现和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等方面的16项主要量化指标。
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上医治未病”是最古老的预防思想的体现。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突破当前医疗模式困局的根本之道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0-2016年全球死亡原因(前十位)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阻肺等。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总死亡原因的70%。四个关键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
我国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堪忧,过去30年我国吸烟所致死亡显著增加,80%的中国居民每日吃盐多于12.5 g,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居民平均每天吃盐7.5 g的水平。过去20年,男女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44%和36%,而体力活动下降预计增加70万例血管事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关注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方方面面,如何让中国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国际上同样重视生活方式医学,从1999年,生活方式医学的第一部专著正式出版以来,成立生活方式医学会、纳入医保、培养专科医生等,采取各种方法推进,生活方式医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我们如何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成立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将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心理与行为干预、医学营养、健康传播与健康教育、体检与健康管理、预防与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纳入其中,搭建国家级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学术支撑平台。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是国内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临床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社区防治中心,打造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促进工作平台。
医学中心会依托临床康复工作、建立生活方式干预技术体系、借助互联网+可穿戴技术、探索远程居家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模式,打造国家级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平台,增强社会大众每个人作为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意识。创建深扎根、广覆盖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培训体系,让生活方式培训技能渗透到各行各业,加快在全社会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