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6届学术大会在苏州开幕。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发表主题报告。
管向东教授表示,重症感染导致的预后不良一直是重症专业难以言说之痛。管教授介绍了欧洲横跨25年的感染流调系列研究。1992年开展的EPICⅠ纳入西欧17个国家、1417个成人ICU,共45%的感染病人,21%为ICU获得性感染。2007年EPICⅡ纳入全球75个国家、1262个ICU,感染占51%。2017年EPIC Ⅲ纳入全球88个国家(超一半来自较高人均收入国家,中国占11%)、1150个ICU,结果54%感染,22%为ICU获得性感染。“可以说这25年来,ICU内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几乎纹丝不动!令人沮丧!”
管向东教授
真实情况如何?管教授进一步介绍了Lancet刚发表的美国一项GBD分析(全国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1990-2017年,195个国家/地区,870万个独立医院,1.09亿死亡病人和282个基础疾病数据。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表现的病人约48.9百万例(其中感染引起的33.1百万),较1990年60.2百万脓毒症表现病例下降了18.8%。
2017你那全球脓毒症相关死亡11.0百万例,下降29.7%。尽管根据2017年该数据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2倍于原先估计的全球数据(可能加入较多中低收入国家/地区数据)。需要重视的是,脓毒症仍是全球医疗保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EPICⅢ感染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感染死亡高危因素,影响预后,必须重视,优化抗生素策略十分重要!JAMA 2019年一项美国研究评价了医院中急性病脓毒症相关死亡率、基础病因及可预防性。结果显示,脓毒症相关死亡占52.8%,脓毒症是直接死因的占34.9%,脓毒症相关死亡最常见基础病因前五位为实体肿瘤(21%)、慢性心脏病(15.3%)、血液系统肿瘤(10.3%)、老年痴呆(9.7%)、慢性肺病(9.0%)。
脓毒症相关死亡患者,12%被认为死亡是可以预防的,22.7%被认为接受了不适当治疗,以抗生素延迟最为常见,其中47.1%被认为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做好感染/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感染源的及时控制,对降低感染/脓毒症不良预后有积极影响。
早期诊断策略包括注意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炎症反应、感染部位相关表现、器官功能障碍,快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进步。
治疗上,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策略,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抗菌药治疗原则包括早期一旦明确诊断,应在1 h内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充分,包括正确的药物、剂量、疗程,正确合理的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依据包括患者状况、感染部位、区域流行病学、抗菌药的PK/PD、器官功能及支持治疗。此外还要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病区细菌学监测;做好手卫生、病房环境卫生;正确做好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接触隔离;耐药菌高危因素评估及筛查,如肛拭子筛查CRE;各种留置导管的及时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