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癌因性疲乏,一个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占有绝对的优势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关注医生、聚焦医事。
收藏

有的肿瘤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就出现疲乏、无力,即使什么都不做,还是会觉得很累,整天昏昏欲睡;他们常常唉声叹气,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情绪持续低落,甚至有厌世等消极心理,对待治疗也不积极。

相反,有另外一类患者,他们虽身患肿瘤,却和正常人一样,积极乐观,工作、学习两不误,甚至可以参加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

那么为何都是肿瘤,两者的差别竟然如此之大?难道得了肿瘤,就理所应当变成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吗?难道他们的生活只能因为疾病而彻底停滞吗?

殊不知,这类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普遍现象,背后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类看似“理所应当的疲倦”,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和生活质量。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朱陵君教授指出,和疼痛一样,癌症相关疲乏(CRF)也是一种自我感知的状态。患者可能将这种感觉描述为:虚弱、筋疲力尽、懒惰、缺乏活力、身体沉重等感觉。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疲乏是一类很严重的问题,并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且经过休息后不能明显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生存。

癌因性疲乏,一个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占有绝对的优势

朱陵君 教授

持续的主观乏力感可能会把患者推向深渊“我国肿瘤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概率在所有不良反应的症状中占比是最大的,大概占到70%~80%,这其中不光是肿瘤本身会导致的疲乏,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疲乏占比更大。”

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癌因性疲乏,目前科学家还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总体来说国内外对于其机制研究并不完善。朱教授指出,迄今为止,大部分的研究更注重于将疲乏的严重程度与容易评估的身体因素联系起来。

包括患癌后对生活的恐惧感,以及本身治疗的一些副反应,如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较大,白细胞下降,免疫力低下,会使得患者疲乏无力;部分抗肿瘤药物比如一些靶向药物、生物免疫治疗药物会引起明显的乏力感。所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癌因性疲乏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的结果。

由于临床上,对癌因性疲乏缺乏关注,往往容易被忽略。可实际上,长期持续的疲惫感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甚至于会令患者终止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那么,如何识别“假累”呢?朱教授指出,癌因性疲乏最重要的特征为,患者主观感受的疲乏跟他的日常活动量并不相符,就是说,即便患者白天没有活动,晚上睡得很香,但偏偏主观依然能感受到无力感。与健康人的疲劳相比,这类由肿瘤导致的疲乏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长,并且休息后不缓解。

这个“不痛不痒”的症状没那么简单癌因性疲乏,一个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占有绝对的优势

癌因性疲乏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一名护理学学者提出,迄今为止,已经有50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临床医生和患者并没有关注这个“不痛也不痒”的症状。只是近20年来,国外才慢慢的逐渐接受和认可这个疾病。

究其原因,朱教授认为,可能是由于国外的患者普遍自主意识较强,患癌后他们并不十分依赖照顾者的帮助,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注重自己独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但凡出现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症状,他们第一时间会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

相反,从自主意识来讲,绝大多数国人,尤其是老年患者,患癌后多数更加依赖家人照顾,理所应当的认为患病后是需要家人无时无刻照顾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自身是否能独立生活的要求并不迫切,这也就是为什么,癌因性疲乏在临床如此高发,却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既然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那么想要治疗它,就不那么简单了。从目前的药物治疗来看,主要包含中枢神经兴奋剂、皮质类固醇、甚至抗抑郁等药物,这类药物短期缓解效果好,但如果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很多。

并且这些现有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支持,用多少剂量,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干预,以及和我们患者的一些基础疾病怎么样去做好平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干预尚处于研究阶段,老年人和癌症患者使用中枢兴奋药物最佳剂量和使用时机也没有确定。我觉得这个方面可能还是没有探索得非常完备。”

填补西医短板,中医药发挥独特价值癌因性疲乏,一个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中国,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治疗多因素导致的症状,或者被称之为“疑难杂症”的这一类慢性病,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功效和优势。CRF尚无与之相对应的中医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虚劳”范畴。

早年间,我国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很多传世巨著,他最早对“虚劳”一词有过描述。到近代,中医界诸多大家在承袭古人对虚劳认知的基础上,又对其病机进行深入的探讨。

认为CRF的基本病机是正虚为本,脏器受损严重,加之放化疗、手术等损伤,进一步耗伤气血阴阳,与脾肾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治疗CRF必须遵循“治病求本”“虚则补之”的原则,脾肾双调是治疗癌症相关性疲乏的根本。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手术、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食欲、躯体和心理疲乏的症状,让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中药开展了CRF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改善食欲、增强体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朱教授介绍 ,中医药在改善癌因性疲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再辅以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和严格的筛查评估。现阶段,只要临床一经发现,我们会告知患者要重视它,更要规范化治疗。

随着抗肿瘤治疗手段不断精进,肿瘤患者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由于很多肿瘤治愈率高,肿瘤被称为“慢性病”的例子比比皆是。朱教授认为,从治疗慢性疾病的角度出发,中医中药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和优势。

近期,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主编的一本兼具实用性和权威性的《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再版发布,是对我国首部心理社会肿瘤学《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更新和修订。其中,针对CRF的症状管理也将部分临床使用广泛且有证据支持的中药纳入。相信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祖国医学必将在肿瘤症状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癌因性疲乏,一个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占有绝对的优势

朱教授指出,目前来看癌因性疲乏的评估和治疗方法还较为单一,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估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相信这一次指南的再版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初步评估的方法和更完备的治疗方案会提供详尽的指导。

我们对癌因性疲乏的忽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将大把的精力和资源都放在开发新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上,而忽视了因肿瘤治疗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关于癌因性疲乏的筛查和管理,更别谈规范化治疗和随访。所以,关注癌因性疲乏,是我们缺失的一课,我们再次向社会呼吁,请大家关注它,战胜它!面对病魔,我并不能最终战胜它,但我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关注自己、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