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近来,在美国加息以及国际地缘冲突激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创新药行业热度快速降温,企业和科研团队难以依赖融资支持创新。
资本寒冬下,中国创新药如何破局?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女科学家峰会上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资本寒冬之下,医药研发企业更需要注重市场和科研思维的链接,更高效地打通产学研之间的障碍,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出市场价值,是如今医药企业可能的破局之路。”
产、学、研三块在创新链条中必不可少。全世界大多数基础研发都在知名的医学院以及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诞生,再由企业进行转化和落地。一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通过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院所、生物科技公司等外部伙伴的合作,探索全球创新的靶点,进行首创药物发现,实现对全球前沿科技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
科研思维和市场思维如何链接?
谢其润表示:“我们要始终以患者为核心,用科学、资本、市场共同推动技术革新。”
创新药的研发需要科技、资本和市场的有力支持,也需要研发者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布局。
攻克“癌症、肿瘤”领域创新药命题。回顾全球药物研发历史,肿瘤、癌症相关治疗药物是最具创新动力和发展速度的领域之一。从化学疗法到靶向药物,再到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癌症、肿瘤药物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生物制药的安罗替尼就是把握住了靶向药物的窗口机遇,填补了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等多个癌症治疗领域治疗方案的空缺,成为中国原研创新药的代表产品,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命希望和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数亿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和抑郁症等中枢神经性疾病的患者也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过去几十年间,各大医药跨国公司纷纷加注布局该市场,但CNS领域的新药研发挑战巨大。近期,一款阿尔兹海默症三期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显著改善了轻症患者的认知衰退,对整个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对这个存在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高度关注、积极布局
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现了物质极大丰富后,如何持续保障“美好生活”产生了新的挑战,包括代谢性疾病、骨骼肌肉等领域,例如国际市场近来兴起的治疗肥胖的明星药物司美格鲁肽。在拥有5000万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领域,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实现了大、小分子重要靶点的全覆盖。此外,我们今年上市的利马前列素片也是关注到了3000万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需求,成功上市并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有效药物。
在谢其润看来,中国头部的创新药企需要积极对各种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进行探索,同时也要对各个重点治疗领域深度布局,更好更快引领国内创新药不断发展。
呼吁加强关注女性健康
当前,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作为妇科四大肿瘤,表现出发病率高、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生物制药在妇科肿瘤领域深耕多年,已上市的产品安罗替尼在多种妇科肿瘤中开展了临床研究;在三阴乳腺癌、晚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安罗替尼从单药到联合治疗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安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卵巢癌的方案还获批了美国FDA突破性疗法。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还布局了CDK2/4/6抑制剂、HER2双表位ADC、以及最新兴的MRNA技术平台的HPV治疗性疫苗等多款创新药物,致力于丰富妇科肿瘤的治疗手段。
AI在科研中的探索支持想象空间巨大
众所周知,一款新药研发平均需要至少10年时间,而AI能够大幅加速研发流程。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已延伸至覆盖靶点发现、药物设计、给药途径设计的全链条。例如在靶点发现阶段,AI通过虚拟筛选、化合物合成,可以替代部分临床前实验,大幅缩减早期探索时间。未来,AI在科研中的探索支持想象空间巨大,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助力创新药国际化,推动形成中外药品和临床标准对接
当前,已经有一批中国药企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仍然存在和海外标准互认、规则衔接等方面的难点。
谢其润表示,如果在产品标准互认、ICH原则遵循、医药GMP要求一致性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审评机构能加强对接,我们与国际创新药物将更顺畅进行同步研发,加速新药在中国的落地和出海。同时,我们也应加强临床国际多中心能力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内患者多、临床成本低的优势,吸引更多全球研发创新,落地中国、生根中国、产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