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
可能会遇到一些小伙伴
只吃菜,不吃主食
说自己正在“减肥”期间
吃主食容易发胖
小科时常会从网络上看到某某明星为了控制热量、保持身材,多久没有吃主食了……
对此,真的不建议网友跟风。毕竟主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吃什么,怎么吃,这都是需要我们重点了解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主食都有什么?
主食吃不对会有啥问题?
主食怎么吃?
主食
我国常见的主食有粮谷类和薯****类,杂豆类也常常作为主食的补充。
粮谷类又可分为主粮和杂粮,主粮主要为稻米(南方)和小麦(北方),杂粮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荞麦、燕麦等。
薯类包括马铃薯、番薯(地瓜)、木薯、山药等。
杂豆类主要有绿豆、红小豆、芸豆、花豆、蚕豆、豇豆等。
主食吃不对的问题
2018年,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综合研究显示: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影响寿命,使寿命缩短。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5428名年龄在45-64岁的志愿者,然后对碳水化合物与死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
-
当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在**50%-55%**的时候,死亡风险最低;
-
当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比<40%,以及**>70%**的时候,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总的来说,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小于全天摄入总能量的40%或者大于全天摄入总能量70%,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寿命。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对于主食摄入量的需求也有不同。
2020年11月,来自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证实,主食的摄入量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有明显关联。尤其在50岁后,适当增加主食摄入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961~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份死亡率情况,证实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可有效预测不同年龄的死亡率。研究发现:
1、20岁以下
蛋白质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功能各约占42%,死亡率最低;
2、20岁以后
20岁以后逐渐增加碳水化合物,逐渐减少脂肪供能比,蛋白质变化不大;
3、晚年时(男性约60岁,女性约70岁)
蛋白质供能降至11%,脂肪供能比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增加至67%,这时死亡率最低。
健康吃主食
1、类型很重要
膳食中应注意粗细搭配,避免顿顿白米饭白馒头,应增加全谷杂粮的比例。
比如,整粒燕麦煮成黏黏的粥或饭,对控血脂有益处;红小豆、绿豆、花芸豆等淀粉豆类,血糖反应都很低,且富含延缓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于降血脂、控血压。
2、烹饪需注意
错误的烹饪方法会让主食营养“大打折扣”,不要过度淘米,反复搓洗会使米粒外层营养丢失;煮粥别加碱,用酵母发面而不是小苏打;少用油炸、煎炒等方式制作主食。
3、寻求专业指导
为实现某些治疗目标,一些严重肥胖患者可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暂时使用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等比较“极端”的方法,但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私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