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生态补水助力京杭大运河生态恢复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抵首都北京,一路流经江南水乡、齐鲁大地、燕赵沃野。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还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既是中国古代举足轻重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

资料图片:游船驶过大运河京冀交界处杨洼闸(2022年6月24日摄)

从遗址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到古建筑、古村镇、古技艺,再到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不管是曾经散落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还是城市发展中新建的文化设施,均是在蜿蜒不绝、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大运河基础上才得以建立。因此,只有加快改善河道水资源条件、完善防洪排涝保障功能、促进岸线保护、强化大运河管护,才能使得依托运河文化催生出的多种文旅商业形态稳固,从而推动区域发展。

资料图片:市民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京杭大运河上进行赛艇比赛

大运河除了承载厚重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之外,也在继续发挥着运输功能。流动的水,是京杭大运河的生命之本,进行生态补水有助于京杭大运河更快实现生态恢复。

为改善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断流状态,进行生态补水成为恢复河流健康的关键之举。生态补水,要统筹考虑流域内外各类水源、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通过借水调水,达到增水有水的目标。从而有效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严重,甚而引发的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地面沉降等问题。

生态补水的原理在于一方面边流动边下渗,有效实现地下回补水;另一方面,沿线可引水灌溉,减少开采地下水,缓解用水压力,更能促进地下水水位的回升。生态补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严格执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健全节水制度,推广节水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才能从长远意义上真正保护好京杭大运河。

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启动早、时间长,累计补水9.26亿立方米,置换了沿线94.2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这次补水工作通过优化配置调度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京津冀鲁四省市本地水、引黄水、引滦水、再生水等水源,在2022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生态补水是保护治理河湖的重要举措,应以保护生态为重要目标,长期坚持、科学推进,助力大运河生态加速恢复。与此同时,更要强化涵闸处理,完成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高加固、险工整治等建设,多措并举,建立长期有效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保护好大运河。

审核专家:屠强 海洋出版社副编审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5d5135acc689c
太师级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还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既是中国古代举足轻重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
2023-11-17
董子涵之
庶吉士级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抵首都北京,一路流经江南水乡、齐鲁大地、燕赵沃野。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还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既是中国古代举足轻重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
2023-09-24
小新达人
学士级
保护京杭大运河!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