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商巨擘
津帮巨擘,代办协响
从随军货郎到商界巨擘,“赶大营”的杨柳青人将古丝绸之路一直向东延伸,逐渐发展成为翘居当时“新疆八帮”。
清光绪十年(1884年),迪化的杨柳青人已超过五百户,他们大多集中在大十字街上,效仿京津的铺面形式,取个吉利店名,挂上招牌匾,经营起日用百货,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商品他们都售卖。到二十世纪初,迪化大十字街已经是商铺飞甍鳞次,热闹非凡。(新疆大十字街商号示意图)
赶大营时期新疆迪化大十字街立体复原图
新疆津商八大家
同盛和京货店
1885年(光绪十一年)由周乾义、周恒德、周恒正父子等人创办,地点在南大街今人民商场址。以经营津沪百货、京广杂货、绸缎布匹、洋货、海味等为特色,兼营葡萄园。以大宗贩运和批发为主。在伊犁、奇台、喀什、和田、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呼和浩特、香港有分号或驻庄;在南疆各地有推销店,年终结账。
复泉涌酱园
1886年(光绪十二年)由杨润堂、杨春华兄弟及种菜园的周乾吉共同创办,地点在南大街今大什字食品店址。以经营自制酱菜、津味糕点、京广杂货、洋货、海货为特色。在伊宁、绥定有分店。
永裕德京货店
1887年由郑子澄(名永乾,以字行)、关联藻创办,1899年由杨绍周任经理,将其改为百货商场,地点在东大街,今中山路天山百货商场址。以经营津沪日用百货、京广杂货、绸缎布匹、名特药材等为主,兼营栈房,曾发行本票,在伊犁、喀什、天津有分号。永裕德曾位居津商老“八大家”首席,杨绍周曾任迪化总商会会长、新疆商会首任会长。
乌鲁木齐津商“八大家”之首永裕德创办人郑永乾后人、曲艺表演家郑策。
德恒泰京货店
1887年(光绪十三年)由李汉臣及其表弟王德云创办,地点在东大街。以经营绸缎布匹、日用百货、当地土特产品等为主,也兼售鸦片。在古城子(奇台)有分号。
升聚永京货店
1887年(光绪十三年)由周质臣创办,1912年后由李铸卿经营,地点在东大街。以经营津沪百货、京广杂货、绸缎布匹为主,经营方式是批发兼零售。
聚兴永京货店
1887年由萧连弟创办,地点在东大街。以经营日用百货、京广杂货为主。
公聚成京货店
1887年由王锦棠创办,地点在南大街。以经营京津日用百货、洋广杂货为主。
王宝荣 号锦棠(1855——1937)
忠利祥京货店
1887年由王兴芝创办,以经营京津日用百货、洋广杂货为主。
同盛和、聚兴永、昇聚永、永裕德、德恒泰、复泉涌、公聚成、忠立祥,这八大家都是大十字街上买卖兴隆的津商字号。八大家财力雄厚,每家资产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
津帮八大家
光绪十八年(1892),津帮八户巨商联合,首次进京代办协饷。伊犁将军府则效仿迪化模式,由文丰泰的安文忠独家代办协饷。代办协饷不仅使商人大获其利,还节省了官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官方的资金周转。
代办协饷
代办协饷主要有两种方法是:一是新疆津帮八家,随新疆省官入京,至户部提取饷银,大营客在沿途采购货物,返回新疆,全程由新疆省官监督,以防饷银挪作他用,官员一行吃住行皆由津帮大营客支付包办。回疆以后,津帮按照相应数目,如数交还府库;二是伊犁安文忠的作法,他被伊犁将军府委以官钱局总办名义,赴各省按照户部规定数额催要协饷,协饷到手以后,沿途趸办货物,到疆以后变银交库,即“钱属官有,利是私得”。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津商八大家中最有财力的几家商号得到官方许可,可以根据自身资金数额,发行私商银票,流通市面。另外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银贵铜贱,新疆则反之,津商看准时机,转手间便有了惊人的利润,很多津商自己开起了银号。
私商银票
私商银票是商号得到官方许可,根据自身资金数额,发行的私商银票。私商银票可在市面上流通,也可凭借私商银票在相应商号兑换官方铸造的白银,还可以享受优惠,因此流通很广,当时,同盛和、永裕德都发行了银票。
津商在新疆全疆前后共有三千多户,规模不等,行业齐全,从业者有三万多人,天津商帮形成规模庞大,遍布全疆的经营网络。喀什、伊犁、塔城等地,都集中了大量津商店铺。
从清光绪九年(1883年)开始,惠远城内三四百家店铺九成以上是杨柳青人开设的,惠远居民有80%是杨柳青人,故惠远也被称为“小天津”;津商开辟了伊宁市的汉人街,20世纪初,汉人街上的居民95%以上都是津商;奇台地近关内,地理位置优渥,在奇台定居创业的津商也大有人在。
从1884年到1911清朝灭亡这28年间,是赶大营的全盛时期。天津人无论从数量上、实力上还是在经营范围和规模上,均占绝对优势,因而形成新疆商业上的独占鳌头的商帮,被称为“天津帮”。
矛盾先生在《见闻杂记》中写道:“新疆汉族商人,以天津帮为巨擘。数百万资本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