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以星反星?未来小行星危机可能这样化解

焦毅
原创
航天系统高级工程师,擅长航天、太空等领域科普文章创作。
收藏

如果大家平时偶尔会关注太空圈儿的事儿,就不难发现太空其实充满了危险,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月亮等天体的高清照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圆形伤疤,那都是小行星撞击的结果。而在宇宙这个混沌的运转体系中,这些无法预测的不速之客从前有、以后也会有,下一颗小行星光顾它也只是迟早的事儿。直径仅为地球 1/4 的月亮尚且如此,地球面临的撞击危险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对于小行星危机,并非杞人忧天。但令人遗憶的是,如果6500万年前那样的小行星再来一颗的话,目前的人类依然完全无能为力,很可能走向和恐龙相同的结局。因此,如果想要安稳地在地球上延续下去的话,如何应对未来小行星危机,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解决措施。其中,最经济的措施莫过于通过观测尽早发现,并对来袭小行星的轨道进行人为干预。因为宇宙其实非常空旷,如果一个小行星有幸躲过了木星这个地球在大阳系中的大盾牌,那么它要在面前直径15亿公里的范围内,打中一个直径约为1万公里的地球,也是难度极大的。因此,当我们通过观测发现某颗小行星向地球而来时,只需要在早期通过外力稍微改变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哪怕只是 1m/s或者是0.1°的改变,都有可能避免这次浩劫。为了加快这一能力的生成,NASA近两年刚刚在距离地球1100 万公里的位置完成了一次小行星撞击试验,成功将一颗直径约160米的小行星的速度改变了0.1%,证明人类在化解小行星危机问题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只有这样也是不够的,在生死存亡问题上,我们不能如此孤注一掷,一旦变轨方案失败,小行星直奔地球而来,需要有第二层拦截的能力,即依靠地球周围的人造或天然小行星,通过机动去撞击并击碎那些不速之客,从而化解碰撞可能带来的瞬时冲击,也就是“以星反星”。

因为与直接撞向地球相比,更多的小行星会从地球身旁擦肩而过,而对于这些小行星,可以挑选合适尺寸和轨道的小行星,通过人为干预使其被地球捕获并成为地球的卫星,并在其上建立类似《流浪地球》中提到的“行星发动机”,使其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从而与那些具有足够杀伤力的人造大空防御卫星一起,在地球周围形成牢固的防御网。这些“防御卫星”平时在固定的轨道待机,遇到危险时快速受令机动,从而有效抵御太空中那些不速之客的侵扰。

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下一颗直径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突破了第一道防御,并被第二道防御体系击碎,那么我们将在天空中看到千万年来从未有过的宏大绚丽的流星雨。当然,我更希望这一天不会到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