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的新江湾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北斗星给路指向,北斗系统巡天导航,抬头看北斗,初心依旧……在《心空里的北斗》悠扬的歌声中,2023年杨浦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拉开帷幕,在仪式上,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倪前龙、杨浦区科委主任肖菁、杨浦区科协党组书记龚培娟、杨浦区科协常务副主席钱彬、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秀娟、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杨福韬共同宣布,2023年杨浦区“全国科普日”正式启动,60多场科普活动也随之拉开帷幕。
“科普,要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300多年前,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中《画皮》一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鬼怪短篇小说。但是今天小说中的情节已经在现实中实现。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王阳在活动现场用通俗地语言介绍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双层人工胶原支架,这种薄如蝉翼的支架可以引导新生肉芽和纤维细胞有序生长,使得患者烧伤的皮肤恢复常态,有效避免疤痕出现。该节目获得了2023年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王阳说,我们做科普工作就是要把科学技术或者科学原理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比喻出来,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排演的科学实验节目《振动改变生活》获得2023年上海市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三等奖,他们将这台节目又带到了2023年杨浦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的现场。搓动“喷水鱼洗”这种西晋时代的古器具的盆耳为什么会产生水波的共振?美国塔科马大桥为什么会因为“共振”而倒塌,上海中心的阻尼器如何利用共振的原理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无虞?微波炉如何利用共振原理加热食物?压电陶瓷材料如何利用共振原理改变信号?
通俗易懂的讲解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振动改变生活,物理学改变世界!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推动高校高端科普资源迈出“实验室”,走出“象牙塔”,让更多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科普是为了推动公民素质的提升!”
一盆水倒下来,为什么水位越高,重力加速度越高?同样的劈柴,为什么不同的角度,劈柴的效果会不一样?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背后蕴含着朴素的科学原理。不刷题吴姥姥吴於人今年带来的科普视频《记不住冲量定理!那就冲个凉吧》又一次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20多年前,我尝试开始研究并实践物理学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的结合,并发现还是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16年前,同济物理探索实验室对中小学生开放,成立了物理实践工作站。我和同事们开展了物理研究性学习班和各种有意义的科技活动。退休后,我和当时的工作站副站长,学生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关大勇博士继续研究并实践,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谈起自己的科普初衷,吴於人非常感概,“我们希望能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科学,用适合孩子特性的科学教育方法引导创新。”
吴於人说,很多科普的灵感都来自生活,“我感觉到处都是物理知识,有一次我去吃自助餐,灯光有点暗,我发觉面前有两盆调料,一盆是酱油,一盆是醋,我问服务员,你们怎么区分它们,服务员的回答是酱油会挂勺,醋不会挂勺,我突然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着物理学上的疏水性和亲水性的科学原理。
怎么看待食物的相克问题?不谈剂量谈毒性是不是科学?杨浦区卫生健康促进中心陈佳杰带来的《健康脱口秀》引来台下观众的啧啧称赞。该节目同时获得了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二等奖。陈佳杰告诉记者,科普工作是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释科学道理,以达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脱口秀因为极具幽默感,让大家可以在感到休闲和放松的同时,学到许多知识和道理,是科普工作一个新的表现方式。未来自己将不断钻研创新,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福音。
“科学与艺术结合,希望能更好地传播科学!”
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的刘志贤老师今年又一次站在杨浦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上,演唱《心空里的北斗》这首科普歌曲。这位男高音歌唱家告诉记者,每次演唱心情都是格外激动,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科学,虽然后来走上艺术道路,但是心中始终有科学情怀,非常荣幸能用歌声传递科学精神。
墨线勾勒出山水脉络,笔触勾勒花鸟神韵,太极拳的柔美,武术的刚毅,向台下观众展现了阴阳相依相生的中国古代科学观。武术表演《天地人合》带给观众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之美。中国武术博物馆周广瑞老师表示,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好传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