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出的幼体即为一龄的幼鲎,之后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龄。一龄的幼鲎只有7到8毫米长,形似三叶虫,所以叫三叶幼体,此时还没有剑尾。
三叶幼体蜕皮到了二龄后就会长出剑尾,之后还要经过十多次蜕皮才能发育成熟。从卵到性成熟一共历经13到15年。
鲎大部分时间营底栖生活,昼伏夜出,取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蓝血生物的危机
倪匡“卫斯理系列”的小说《蓝血人》里描述了有着蓝色血液的外星人。当然,这是科幻小说,人类血液里含有的是血红蛋白,血液呈现的是红色。一些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血液里富含血蓝蛋白,含有铜离子,与氧离子结合后呈现蓝色。鲎就是一种蓝血生物,它们的血液是蓝灰色的,看起来有点浑浊。
鲎蓝血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血浆含有一种阿米巴样细胞,这种细胞有一种裂解物叫作LAL(全称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遇到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就会发生反应凝固成胶状,所以可以用于检测脂多糖的存在。
这一发现最早来源于195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1965年,他们制备了没有血液的鲎血细胞溶解物,1968年被正式命名为鲎试剂。随后,鲎试剂被广泛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检测、定量,以及研制疾病疫苗、测试新药安全性。
鲎被提取血液,以制备鲎试剂。图片:Gerald Winegrad
然而,鲎试剂的发现和利用也给鲎带来了危机。
最初被用来提取鲎试剂的是美洲鲎,随着技术推广,其他三种鲎也被列入了提取鲎试剂的对象。提取方式是趁着鲎繁殖上岸时抓捕,清洗干净后送去工作台固定,用不锈钢针扎入鲎的心包提取血液,提取后的鲎再放归大海。
尽管这套“献血”流程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被放归的鲎仍然面临死亡危险。据统计,约有30%的鲎死于鲎试剂提取,还有一些繁殖力受到了影响。此外,鲎试剂价格不菲,鲎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从各个层面来说,鲎试剂都急需替代品。
圆尾鲎,目前也会被用于提取鲎试剂。图片:wikimedia
除了鲎试剂的影响,人类的捕食也威胁到鲎的生存。在东南沿海,每年都有因为食用鲎导致人中毒的案例,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危及生命。其实鲎血液中的铜离子决定了它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食材,口味也不及虾蟹鲜美。至少从这两方面看,还是应尽量避免食用它们。
另一个不食用的原因就是中华鲎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虽然中华鲎已经被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列为省级保护动物,但由于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与过度捕捞等原因,现存中华鲎的数量仅有20世纪90年代的10%。但在很多沿海地区的菜市场,我们仍然能见到鲎的身影。
被禁锢的鲎。图片:Binh Giang / wikimedia
2019年6月16日,IUCN鲎专家组在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上正式宣布,中华鲎被列为濒危动物。同年6月20日,在广西北海,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发布《全球鲎保护北部湾宣言》,并将每年的6月20日正式定为国际鲎保育日。
希望这种独特的蓝血生物能继续健康地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