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地控制,发展到后期会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健康。此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残余肾功能,应该在防治并发症上下功夫。
心血管病变
首先,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心血管病变,它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死因,包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要防治要点如下:
1.高血压。高血压控制目标为:当尿蛋白<1克/天时,血压应<130/80 mmHg;当尿蛋白>1克/天时,血压应<125/75 mmHg,并尽可能将尿蛋白降至<1克/天,但应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肾脏以及心脑血管血流灌注,建议尽量避免收缩压低于110 mmHg。
降压原则:(1)改变生活方式,注意休息,强调低盐饮食。(2)降低尿蛋白时,ACEI和ARB类药物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首选,但肌酐过高的患者须慎用。(3)可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等。(4)可联合α/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如阿罗洛尔、美托洛尔、乌拉地尔等。(5)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压药,并注意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原因大多与水钠潴留、高血压、尿毒症毒素损害心肌等有关。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患者应尽量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并及时就医,全力配合医生渡过难关。
肾性贫血
通常情况下,慢性肾脏病在3期以后即会出现贫血。许多尿毒症症状与贫血直接相关,贫血会导致疲倦、乏力、怕冷、认知功能下降、头晕、厌食、失眠、抑郁、免疫功能下降等。而长期贫血又可造成众多心血管病变,后者常常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死的真正原因。因此,纠正贫血一直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内容之一。对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主要靠药物,其次还有透析、输血等其他手段。
(1)药物治疗。在造血原料充足的前提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目前常用的造血原料基本是口服药,包括铁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部分患者口服铁剂吸收较差,需要经静脉输液的方法补充,透析的患者最好选用静脉补铁。
(2)透析。通过透析可以排出血中代谢废物及尿毒症毒素,延长红细胞寿命,但透析对改善贫血作用甚微。
(3)输血。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较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不鼓励通过输血的方式来纠正贫血。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经医生同意后才可以输血。
此外,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离子紊乱及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早期干预,综合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延长肾脏病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让其生活的更有质量,患者才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