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再流泪的八角》创作手记

广西科普作家协会
开展科普创作、传播活动。
收藏

科普作品《不再流泪的八角》先后获得广西十佳科普视频大赛一等奖和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优秀作品等6个奖项,作品以气象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动画片形式生动讲述了广西气象部门以特色的“回南天”精细服务为自治区气象局定点帮扶的渠坤村八角产业避灾增产的鲜活故事。作品的主创人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派驻渠坤村的第一书记。现以《不再流泪的八角》创作为例,探讨优秀的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应具备的要素。

1****创作的选题

1.1 时代性

富有时代感的题材,能引起共鸣、扩大受众范围,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气象科普作品的选题应与时代同频共振,符合主旋律、贴近生活,受群众关心关注。

渠坤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8年3月,第一书记在驻村调查发现,地处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渠坤村适宜八角生长,也是支柱产业。但这里的八角靠天吃饭,特别是采摘和晾晒期易遭受春季“回南天”的困扰。围绕八角产业发展,第一书记积极争取自治区气象局援建资金33.5万元引进技术;借助“回南天”监测预报服务成果,实现八角晾晒趋利避害,销售价格随之上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20年达25万余元,较2017年提高了将近10倍。

《不再流泪的八角》的选题正是源自这一段经历。第一书记决定用科普作品的形式把“香香公主”八角以及它的脱贫模式,带出深山远“销”外界。经过酝酿,作品以故事方式讲述了瑶寨小姑娘“闷莎”家种植的八角,受到“回南天”困扰霉变腐烂,气象局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专项服务精准帮扶,有效解决“回南天”八角采摘、霉变、贮存、包装销售等的历程。

1.2 实用性

和文艺作品一样,科普作品也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

主创人员必须要对创作中所触及的相关内容了如指掌,《不再流泪的八角》立足气象服务八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主创人员必须对八角生长、加工、“回南天”的形成机理等进行研究,作品创作的逻辑和思路才能经得起科学验证,公众通过观看这部作品才能得到有效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见图1)。

图1

2 剧本创作的冲突设计

气象科普动画作品肩负着科学传播的使命,短短几分钟,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如何吸引观众,讲好故事尤为重要。主创人员不断增加戏剧冲突,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2.1 精心选取题材

以《不再流泪的八角》为例,现实中瑶山村寨面临的困境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这样真实存在的冲突能引发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也更容易和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感情、思想勾连在一起。

气象科普动画的剧情设计比一般电视剧要短,情节也相对简单,但有矛盾才能推动情节发展。《不再流泪的八角》瞄准“回南天”困扰八角品质提升的“因”和阻碍乡村振兴的“果”,结合当地实际将脱贫工作、气象服务、“回南天”科普等冲突巧妙组织在一起,气象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作品中,气象专家科普了“回南天”形成的机理,解决“回南天”困扰八角品质提升这个矛盾,主导了剧本中情节的发展方向。

2.2 巧妙塑造角色

角色的塑造在剧本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部动画片不能单纯依靠情节来打动观众,还需要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塑造角色的形象,让角色具有独特的行为、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是开发相应文创IP产品的基础,也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不再流泪的八角》设置了“大红”与“小绿”两个动画形象,“小绿”因不能变成八角成品而“流泪”,体现八角形象转化的矛盾。而驻村第一书记和以瑶寨姑娘“闷莎”为代表的村民在脱贫帮扶解决问题上也存在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看点,最后气象专家出现,通过精准预报解决了矛盾。此外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引进八角烘干项目,进一步解决各组人物之间的矛盾,实现一致的目标。

2.3 拟人化推动情节

环境设计是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角色提供活动的空间、塑造影片风格,另一方面也给创作提供镜头调度、光影及空间想象的依据。剧本在表现主人公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时,往往将环境“拟人化”,把角色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巧妙转化为角色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增添趣味性和冲突感。在《不再流泪的八角》中,为表现主人公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将“回南天”拟人化,使之成为面目狰狞的“恶魔”,打败“恶魔”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将作品的戏剧性进展(在情绪、剧情、力度方面)推向矛盾冲突的小高潮。

角色还需要有所成长,在整个故事发展中营造跌宕起伏的紧张感,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在《不再流泪的八角》里,“闷莎”“大红”和“小绿”面对“回南天”这个“恶魔”时,束手无策,无数次对抗失败;驻村第一书记和气象专家陆续出场,使得故事戏剧性转折,与“恶魔”对抗并获得胜利,满足观众期待,将剧情推向高潮。

3 善用创作利器

3.1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不再流泪的八角》创新尝试在气象科普动画制作中,对Adobe Animate、3DMAX、UE4虚幻引擎等多媒体新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形成一套可复制、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

3.1.1 动画角色口型匹配技术

运用An(animate)嘴型同步功能,将对白语音与动画角色语言口型匹配,实现声画同步。

3.1.2 地形地貌

依据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lobal Mapper、ArcGIS,检索广西喀斯特地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信息,并通过 SRTM Worldwide Elevation Data [1 arc-secondResolution] 数据源获取DEM等高线数据,将GCS_WGS_1984投影转换为GCS_China_Geodetic_Coordinate_System_2000投影,并导出隔栅高度图形式的高度图,最后将其导入UE4的Landscape 系统,Landscape系统会根据高度信息自动生成地形。通过这个方式还原出来的地形地貌模型完美展现了广西地貌特点,相比人工建模来说,不仅效率高、精度高,且易于修改。

3.1.3 植被

通过Blender插件Sverchok(参数化CAD工具),可使用节点式系统来控制数字几何生产流程,对于树木这一类有规律可循的物件来说,此插件生成的速度快且易于修改。首先通过获取树叶标本的方式,拍摄叶片贴图,并将其作为 Sverchok 其中一个节点组件,再拍摄树干制作贴图,制作树干节点组件,通过矩阵运算方式构造主干,再从主干构造分支并进行枝干实体化,最终通过浮点随机运算的方式计算叶片在分支上的坐标位置,并在这些位置上生成树叶实体模型。

3.1.4 大气天气

Atmosphere制作需要考虑当地的大气环境。其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影响整个天空的环境颜色以及雾深度、清晰度。可以通过观察简单得出天空的颜色,通过测量大气中的 PM10、PM5、PM2.5,导入周围分散介质折射率、颗粒直径、光频率、光速、大致测算出米氏散射的强度。通过这些参数,在UE4场景中调整出一个真实而具有当地特色的大气系统。根据物体属性,运用PBR(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 流程,调整物体表面的颜色、粗糙度、高光属性,使得物体光照表现更加符合物理规则,在动画中根据天气调整墙面的粗糙度,可体现“回南天”墙壁湿漉漉的效果。

3.1.5 人物场景定位

由于场景中摄像机运动,视频画面不断变化,二维人物植入视频后不会随着画面移动而移动,效果大打折扣。解决这一难点需要借助摄像机反求技术,分析连续画面并跟踪关键像素,利用透视原理将二维角色精确放置到三维场景中。将连续画面导入 Adobe After Effect 中分析,获取追踪结果,通过进一步矫正,使得反求数据更加贴近原来场景里的坐标系,最后将二维人物放置到定位点当中即可呈现精确的透视关系。二维人物可与场景两套流程分开执行,极大提高效率。

3.2 民族元素的应用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气象科普作品中应用民族文化元素,是作品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对这块瑰宝的挖掘继承和发扬光大。

3.2.1 民族服饰在动画人物造型中的应用

角色身份不同,衣着打扮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为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提供了灵感源泉。渠坤村属南屏瑶族乡,《不再流泪的八角》“闷莎”一角就应用了瑶族服饰元素,她一身黑衣,头戴简洁的方巾头箍,显示出民族的特色(见图2)。

图2

3.2.2 民族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拥有如壮族吊脚楼、京族抵抗台风的石砌民居、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除满足居住需求外,还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不再流泪的八角》中,“闷莎”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就富有民族特色,让这部作品从细节之处鲜活起来。

3.2.3 气象山歌在科普动画片中的应用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不再流泪的八角》片头以两句山歌“十万大山美如画,满山开遍八角花”为引,把观众带入广西十万大山的绿色生态环境中,贴切地描述了山歌源于劳动、源于内心的真实情感。结尾以气象山歌“预知干湿晴与阴,气象服务助振兴,第一书记成瑶寨摇钱树,八角银行传美名”做总结,以“音画对位”手法达到精确凝练主题的宣传效果。

4 创作的体会

科普创作要善于讲故事。这是《不再流泪的八角》创作的第一个体会,也是第一书记们气象科普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科普创作的内容无论是给人知识,还是给人思想,最终都必须给人激励,给人启迪,而讲故事是较好的方式。在创作《不再流泪的八角》的过程中,第一书记们被脱贫攻坚的故事所打动,也希望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再现这一段经历。

另一个体会是科普创作要用好广西的山歌。山歌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同时起到增强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创作《不再流泪的八角》时,主创人员在片头和片尾直接嵌入山歌。片头嵌入领起全篇,片尾处引用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通过《不再流泪的八角》的创作,主创人员越来越明白:一个好的选题必须来自对创作者心灵的触动,接着是厘清创作思路,深入作品中“体验生活”;剧本创作是作品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要将科学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剧情之中,达到用故事行科普宣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