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趣谈:实行火葬是否打破了自然规律?

科学信仰
原创
泛科学领域创作者。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
收藏

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生命是无法永恒的,但对于大自然来说,生命却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

生命从出生到生长,不断从自然界中获取养分,而在死后,自己的身体会重新化作养料滋养新的生命,这就是龚自珍诗中所描述的情景:“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间所有的生命都遵循着生态循环的基本规律,但有一种生命形式似乎有所不同,那就是我们人类。因为我们在死亡之后并不会像其它生物那样,自然而然地划归泥土,而是通过火化将自己身体的绝大部分化为烟气,只留下点点残渣,这是否打破了自然规律呢?

从表面上来看,火化与自然腐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否也很不相同呢?这就要从人体的构成说起了。

构成人体的物质种类十分庞杂,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有机物与无机物。其中有机物指的就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这些物质要么是身体结构不可或缺的基本单位,要么就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所不能缺少的。那么除了这些有机物之外,组成人体的物质还有无机物吗?是的,而且很多。

水就是一种典型的无机物,而且它在我们身体中的比重十分巨大,大概占据了我们自身体重的70%左右。

除了水之外,身体内的各种矿物质以及金属离子也属于无机物,比如钙、磷、钾这些就是身体内的矿物质,我们的骨骼牙齿都少不了它们,而铜、铁、锌、硒这些存在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则是我们所说的金属离子。了解了人体的基本构成之后,我们就要来看看,在火化的过程中,这些物质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在火化开始后,人体最先失去的部分就是水。在火化炉升温到700℃的过程中,人体内的水分会化为水蒸气,与此同时,尸体表面会迅速变干,油脂将会逐渐从身体内流出并开始燃烧。

在这个过程中,构成我们身体的有机物都将被消耗掉,最终化为烟气飘散到空中,其它一些物质也会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比如碳就会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到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那3公斤左右的骨灰。骨灰是什么?骨灰就是一些经历了高温之后,依旧飘不走的东西,比如磷酸钙、氧化钠、氧化铁以及二氧化硅。

表面上看起来,火化之后,身体物质的走向与自然腐烂很不相同,但其实却是殊途同归。

因为无论是火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还是留下来的骨灰,最终也都会回归到自然之中,比如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就会重新被植物吸收并固化,所以火化只是加速了自然循环,本质上与自然腐烂并没有什么不同,火葬并不是一种打破自然规律的做法。此外,相比土葬而言,火葬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尸体埋在地下,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病菌培养皿,腐烂过程中所产生的尸水会渗入地下水之中,导致疾病的蔓延。

古时候,人口密度要远远低于当下,所以土葬的弊端还不十分明显,而在现代这种人口密度之下,土葬的隐患就会被放大。

虽然火葬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人难以接受这种形式,希望能够恢复土葬。其实大家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耿耿于怀,因为即便恢复土葬,大部分人仍然是无法遂愿的。在火葬之下,墓地不是必需品,但墓地价格也已经高企,如果恢复土葬,墓地变为必需品,恐怕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