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0)中国心血管队列与临床注册研究专题研讨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徐峰教授系统介绍了中国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BASIC)的详细内容。
徐峰教授指出,全球因心脏骤停导致的猝死人数排在首位,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10万人,院前生存率仅为1.3%,院内生存率为9.1%,因此开展心脏骤停的研究意义重大。
BASIC研究始于2019年,在全国七大地理区域建立了59个心脏骤停监测与上报网点,开展全国性心脏骤停基线数据调查,前瞻性数据收集。目前已建立了超10万人前瞻性队列,是迄今全国最大的心脏骤停队列。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心脏停搏患者存在“晨峰”现象,年龄、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为院内心脏骤停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初始心律可除颤为院内心脏骤停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救护车反应时间存在早(7am)和晚(6pm)高峰,建议峰值时段应增加救护车调度。
对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年龄地点和病因是院前心脏骤停预后独立影响因素。院前建立高级气道、院前救护使用心肺复苏仪和CPR反馈装置可明显改善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此外,提高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意识和质量势在必行。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