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国人舌尖上的饮食悄然变化,更为丰盛和丰富,营养确实上去了吗?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丁钢强、张兵等发表的研究指出,国人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面临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
研究者指出,应该加强国人营养特点变化监测,并及时针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施以有效策略以改善营养需求。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0~2012中国国家营养调查数据库和相关报告及198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饮食结构:猪肉摄入偏多,鱼类蛋奶坚果不足
研究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间,国人饮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谷物、蔬菜吃得少了,而肉类尤其是猪肉吃得多了。
传统的中国饮食包括谷类和蔬菜,很少有动物性食物。
然而,1982年到2012年,中国居民吃谷类509.7 克/天下降到337.3 g/d,块茎类179.9克/天下降到35.8克/天,蔬菜的摄入量从316.1克/天下降到269.4克/天。
此外,此外,水果、奶制品、鸡蛋和坚果的消费量略有增加。
水果从37.4克/天增加到40.7克/天,奶制品从8.1克/天增加到24.7克/天,鸡蛋从7.3克/天增加到24.3克/天,坚果从2.2克/天增加到3.8克/天。
虽然这些摄入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摄入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并远远低于中国营养指南的建议。
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动物性食品的平均摄入量继续大幅增加,从52.6克/天增加到137.7克/天,尤其是猪肉的摄入量远远超出建议,从37.1克/天增加到64.3克/天,增长73%。49.9%的国人吃的畜禽已经超过了指南的推荐量。
鱼和海鲜类反而从27.5克/标准人日,降低到了23.7克/标准人日。
研究者指出,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在饮食结构转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猪肉量摄入较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鼓励餐桌上的猪肉用家禽、鱼类或海鲜适当代替一下。
图1 中国人群1992年、2002年和2012年动物性食物摄入的变化
油盐超标:外出就餐、加工类食品的增多使得所估偏低
与肉蛋奶比起来,盐和油的摄入大大高于膳食指南所推荐的量。
1982~2012年,食用油日摄入量从18.2克/天逐渐增加到42.1克/天,食用盐日摄入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从12.7克/天下降到10.5克/天。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有约55.9%的国人食用油超标,71.8%的人吃盐超标。
而高油高盐食物的纳入与慢性病风险强相关,研究者指出,控油控盐应该优先开展。
不过控油盐还有一个挑战,就是由于传统饮食行为的变化,比如外出就餐或摄入加工类或包装食品的增加,使得传统评估油盐摄入的方法跟不上,而这也意味着,目前摄入的油和盐或低估了。
隐性饥饿突出:大部分成人微量营养素缺乏
研究还发现,脂肪-能量摄入和“隐性饥饿”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脂肪供能比例从1982年的18.4%上升到2012年的32.9%。碳水化合物摄入能量的比例从70.8%下降到55.0%。
图2 1982~1992年三大营养物质供能占比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将“隐性饥饿”定义为微量营养素缺乏或营养素失衡。适当摄入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其他食物,可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这些食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缺乏。
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成人视黄醇、硫胺素和维生素C摄入低于平均所需,此外超出85%和95%的成人核黄素和钙摄入不足。
这种不足可能是粗粮、果蔬、乳制品摄入不足所致。
“隐性饥饿”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经济发展。2002年CNNS显示,中国成年仅5.1%吃营养补充药物。
在我国人群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膳食,保证人们获得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或“隐性饥饿”。建议食用更多蔬菜、水果、奶制品和其他食物。
超重、肥胖流行
生活方式、社会进展加之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超重和肥胖较为流行。
数据显示,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从1982年的16.4%和3.6%上升到2012年的30.1%和11.9%。
而随着超重和肥胖的流行,高血压、糖尿病也水涨船高。
未来的挑战:加工食品的健康管理
在另一项中国营养学会翟凤英等进行的研究还发现中国饮食的一个明显的特点:甜食增加。
此外,在过去国人基本很少吃零食,饮品也只有白开水和茶多见,而当前正餐和零食相混合的饮食模式,已成为国人进膳常态。其中各种色彩斑斓,口味各异的饮料更是受到不同年龄人群的青睐。
图3 1991~2011年国人零食摄入情况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包装食品达标比例较低(图4)。
图4 不同国家和地区包装食品健康之星评级≥3.5(健康门槛)的比例
翟凤英等预测,未来中国加工食品和饮料还会大幅增加,中国人的健康问题,正面临挑战。
营养问题应对有策略
丁钢强、张兵等指出,为了控制高能量、高脂、高糖、高盐的过度加工食物的摄入,应该坚持“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指导生产”的理念,加强食品加工厂家和餐饮业的管理。
此外,对于在线餐饮行业也要加强科学的市场监督和消费指导。倡导“营养与健康+互联网”的服务,以实现科技指导下的精准智能化营养服务。
营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丁钢强、张兵等指出,还需要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和加强对营养与健康饮食的认识。
此外,营养立法也将在健康中国中发挥重要工作。
为了应对当前中国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中国政府相继于2016~2017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期达到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其中《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营养监测、促进健康生活平衡饮食、出台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控制措施、关注脆弱群体等。
来源:
[1]Huang L, Wang Z, Wang H, et al. Nutrition transition and related health challenges over decades i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3]. Eur J Clin Nutr. 2020;10.1038/s41430-020-0674-8. doi:10.1038/s41430-020-0674-8
[2]Zhai FY, Du SF, Wang ZH,et al. Dynamics of the Chinese diet and the role of urbanicity, 1991-2011. Obes Rev, 2014, Suppl1:16-26.
[3] Global Nutrition Report 201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