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中秋赏月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
后于宋时成俗,
形成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传统节日。
中秋佳节人团圆,
当夜幕降临,
圆月高挂,
人们围坐一团,
共赏皎皎明月。
但中秋赏月仅“远观”怎么够?
“深度”了解也得来一波!
早在阿波罗14号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样本中,科学家们经检验分析后确认,月球是在45.1亿年前出现的,比太阳系形成早了6000万年。
月球表面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月海和月陆。
早期的月球探测者根据肉眼观测时发现月球表面或暗或明的区域将其分为月海和月陆。其中属较暗斑块的月海实际上是月球上较低洼的平原,他们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虽然名为“海”却名不副实,月海没水但充填着黑灰色的玄武岩,反射率只有6%,所以看起来偏暗。
属明亮斑块的月陆则是高处月海的山地地区,海拔多在2~3km之间。月陆山峦起伏,垂直高差大,主要分布在月球的背面,以地球山脉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月岩主要以浅色斜长岩为主,平均反射率为10%,相对月海而言稍亮。这也就导致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月球这块“白玉盘”表面是有斑纹的。
月球是太阳系里不多见的完全没有色彩的星球。它的颜色几乎是纯粹的灰色,而灰色是一种“无彩色”,在光谱里找寻不到。在色彩三要素里,色调和饱和度跟灰色都没有关系,它的视觉效果只跟亮度有关,越暗就越接近黑色,越亮就越接近白色。而在一片漆黑的夜空中,作为唯一面光源的月亮,被周遭的环境反衬得足够明亮,容易被人眼误会,以为月球自带冷白色皮肤。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只是一颗简单的岩石天体,无法在内核形成强大的压力和温度,没有向外释放光和热的能力。只能通过岩石表面,反射太阳的光线,从而“发亮”。
太阳光照射在月球表面的范围也是时刻在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看到不同形状的发亮的月球。
地球因大气层的存在才拥有云、雨、风等天气现象。而对于月球而言,其月表几乎没有大气层包围,接近真空。所以月球上没有通常意义的天气,只有月面土壤温度。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
虽然月球不具备任何天气,但由于月球表面没有温度的传导,其昼夜温差极大。月表平均温度为白昼107℃,最高达到130℃;夜晚平均温度为-153℃,最低达到-18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刷新,乖乖仰着脖子看月亮可满足不了国人中秋赏月的需求,其衍生出的赏月骚操作更是不少,各类可以清晰看到月海、高地和撞击坑的炫酷高倍望远镜、实现月球可动可触的互动式AR、VR层出不穷。
赏月不停,国人探索月球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自2004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正式立项以来,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走过19年,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后,探月工程四期也正在奋步疾行……
团圆日,
月亮光辉洒满地。
好时节,
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 卓映紫
审核/ 刘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