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技助力 看新乡如何打造农业最强“芯”

大河网
原创
科普中国融媒发展省级试点项目(河南)
收藏

每一颗种子背后,都承载着平沃田野的丰收希望。9月26日,“高质量发展中原行”2023网络名人采访团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芯”,走进中原农谷所在地——河南新乡市平原示范区。

中原农谷到底是什么“谷”?2022年4月,河南省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平台优势的“中原农谷”。一年来,中原农谷建设进展如何?大河网记者走进中原农谷进行实地探访。

新香梗1号

“科技的种子”在这里诞生

中原农谷北依太行,南临黄河。

“建设中原农谷,新乡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中原农谷展厅工作人员表示,2022年“中原农谷”落户河南新乡,这与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具体来看,新乡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南北分界过渡带”。北方的优质良种想要南下去推广,南方的品种想要北上去繁育,需要在新乡市周边地区种植三五年,让作物的株高、产量等性状适应稳定后,才能再大面积地去种植。

早在2015年,新乡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里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米”和“中国第一麦”的核心产区。不仅如此,新乡还拥有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 4 家,具有全国范围内绝对领先的科研技术优势。

作为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先后在这里扎根,全国唯一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在这里建成。

其实,中原农谷远不止这些,它不仅承载着新乡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还承载着河南种业发展的希望。

“一核三区”注入农业“芯”活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中原农谷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其中“一核”指平原示范区全域,342平方公里,瞄准世界前沿,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农科“芯”城。

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平台

东区位于延津县,498平方公里,擦亮“中国第一麦”品牌,打造粮食产业和经济集聚地。

西区包括新乡县、获嘉县,473平方公里,以良种繁育为核心,打造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区。

南区位于原阳县,299平方公里,以中央厨房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地。

这是胸怀“国之大者”、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之举,是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务实之策。

中原农谷展厅内展示的良种

记者走进“中原农谷”展厅,看到种子展示、种苗展示、预制菜展示……深刻感受到“中原农谷”的布局和科技给种业带来的力量。

大数据助力农业“智慧”转变

道路笔直,田野辽阔。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当日下午,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行来到新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区域服务中心的田野边看到,由栏杆围成的方形监测站里,布置着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赤霉病检测仪等设备。

“什么是昆虫雷达?”

“雷达还可以探虫?”

...... ……

监测站内,一台不停旋转、名为昆虫雷达的设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雷达可以探测方圆20公里、高度5000米范围内的高空迁飞性昆虫,涉及的农田面积能达50万亩。”新乡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虫子只要进入雷达监测范围,虫群规模、密度、飞行方向等就会被迅速识别监测,人们即可做出应对之策。

农业昆虫雷达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给农田安上“智慧大脑”,种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据介绍,不光是昆虫雷达,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内每个区域都配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涵盖农田综合信息采集、智能灌溉、植保监测、农事综合管理等应用功能,全面运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对气象环境、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灾害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全方位多维度感知、全业务系统化协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

目前,中原农谷正不断通过科学提供可靠数据为种田给予强大支持。在田地里,看得见的是摄像头、遥感器、监测系统、农用无人机械,看不见的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展现出河南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智慧。

在这片被滔滔黄河水浸润的沃土上,以“中原农谷”为引领的农业科技研发、粮食生产、农业产品加工等现代化农业要素正以蓬勃之势生长着。

未来,中原农谷还将打造全产业链、集聚型、开放型、品牌型、智慧型的发展格局,在希望的田野上筑就“中原粮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用童心铸未来
学士级
建设好中原农谷,助力将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