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杰(浦东新区科协秘书长)
群团组织改革是党中央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重大政治改革任务。根据市委、区委统一部署安排,2017年浦东新区科协独立建制运转,这使得浦东新区科协的工作力量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5年来,群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浦东新区科协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些工作有“零的突破”,一些工作在区级层面成为“全市第一”。
服务科技人才凝共识
区级群团组织中,科协没有表彰评选活动,这成为科协发挥组织凝聚力、吸引力的一个工作短板。2022年,经过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同意,浦东新区举办首届“浦东新区科技精英”评选活动。当时表彰、评选先进等都在大幅压缩和清理,评选活动来的殊为不易,这是区级科协首次组织“科技精英”评选活动,也体现了浦东新区区委对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浦东新区科技精英”评选5年一次,每次评选50人。初次开展评选时间紧、任务重,也没有工作经验,我们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报纸传媒、互联网、邮箱信件等各种方式,组织全区部委办局(管委会)、街镇、人民团体,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科技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单位积极推荐,做到全区发动。为了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我们邀请院士领衔担任评审小组组长,邀请浦东新区以外工作的专家担任评委,积极争取市科协有关部门的支持。共收到了1000多份申报材料,有的候选人是上市公司的初始人,有的是行业领军人物,也有的候选人曾经申报院士。经过初审、复审、终审,最终评选出了49名首届“浦东新区科技精英”。2023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浦东新区科协主办了“首届浦东新区科技精英表彰大会”,邀请科技精英代表现场讲述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创新创业故事。评选活动非常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营造出浦东新区对科技工作者“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服务机制创新现活力
2023年,在区人才办牵头部署下,浦东新区科协梳理了在浦东工作、生活的院士情况,走访院士征询意见和建议,收集长三角区域、沿海周边省市等发达地区出台的支持服务院士政策,与浦东新区相关委办局反复协商,制定了区内首个以院士为对象的高端人才服务配套政策《关于支持院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院士在浦东创新创业、开办新型研发机构给予相应补贴资助,对院士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给与奖励,对外籍院士创办科创基地给予与国内院士工作站同等的待遇。2023年9月,浦东新区首批“海外院士科创基地”正式挂牌,在全市范围内是首次,成为支持海外院士在浦东新区创业的一项先试先行改革措施。
浦东新区科协近年来稳步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目前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54家,入站院士11名,专家222名,累计撬动研发经费超过16亿元,申请并获批专利1700多项。自2013年始,浦东新区科协每年举办“上海院士峰会”,累计共超过100位院士出席峰会,形成了系列的研究课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服务科学普及显深度
浦东新区科协努力将科普资源下沉到基层,已覆盖全区1300个村居,建立起一支233人的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在36个街镇建立区级社区书院,其中9家被评为市级社区书院,建设了 88家科普示范社区,建成了公民科学素质实践基地24家,“科普中国e站”服务站点318个。近年来,浦东新区形成了“1+10+1000”的“全国科普日活动特色套餐”,通过1场主题活动、10场特色活动、1000场街镇社区活动,每年组织举办或指导支持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占全市活动总数的40%以上。在这份琳琅满目的“套餐”里,着力打造了墨子沙龙、科普诗词大会、蒲公英家门口健康驿站等品牌“菜品”。如今,墨子沙龙从小众变得一票难求,全国科普诗词大赛从浦东一地推广到全国不少学校,蒲公英家门口健康驿站走进社区、走进百姓,受到欢迎。
群团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推动,这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认为,科协组织的春天来了,在全面助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工作中,特别希望市科协牵头整合各区科协的力量,上下一心,瞄准科技前沿,汇聚高端智力,分享知识、碰撞智慧,在组织建设中开新局,在活动开展中育新机,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