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
中国航天史册书写下辉煌的一页
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
把神舟五号飞船推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间
38岁的杨利伟
成了第一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图片来源:新华网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身着航天服的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满怀激情地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走进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之前,杨利伟曾是一名有着1350小时强击机、歼击机飞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
1997年,当选拔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杨利伟在申请表格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或许想不到,自己这一决定,将创造历史……
图片来源:新华网
航天员——常被看作是“坐在火药桶上的职业”。大家往往只看到航天员们执行完任务后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光鲜,而实际上,他们经历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艰辛。神五上的“共振26秒”,落地时麦克风磕破嘴角留下的疤痕…… “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杨利伟说,“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幸运的是,经过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共振问题,在以后的飞行任务中再没发生此类情况。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03年10月16日6时许,经过21小时23分的太空飞行后,神舟五号返回舱带着航天员杨利伟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后,杨利伟自主出舱,面对欢迎的人群,他道出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杨利伟出征太空的一小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里程碑式的一步,更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重要一步!
从“飞天梦圆”到“圆梦天宫”
二十年前,一个伟大的时刻载入了中国的历史,一个划时代的壮举永远镌刻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史册上。二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以“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面对科技前沿的挑战,发扬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在神舟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我国先后发射了从神舟六号到十六号11艘神舟飞船。
这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开展舱外操作的画面(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从21小时23分“太空一日”,到6个月长期驻留;从6立方的空间,到110多立方的“三居室”;从“一口吃”即食食品,到一星期不重样的太空美食;从覆盖率只有15%的测控通信,到如今随时随地的“天外来电”……无数中国航天人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仅30多年时间,建成了属于中国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
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每一个“首次”都凝聚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寄托了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和渴望。
未来,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一定会迈得更稳、更远!
综合来源:新华网、中国载人航天、中国科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