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野生菌的毒性有几种?一种蘑菇能不能吃,该如何分辨?

科学信仰
原创
泛科学领域创作者。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
收藏

野生菌是一种风味馥郁的美食,其独有的味道是任何其它食物所无法替代的,不过自行采摘野生菌可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尽管自古以来便流传着很多辨别野生菌的方法,但每年到了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时节,依旧会有很多人因为食用野生菌而中毒,轻则身体不适、精神恍惚,重则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蘑菇才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呢?说到野生菌,那就不得不提云南了,目前全世界的可食用菌大概在2500种左右,我国大概有1000多种,其中仅云南一个省就占到了900种以上。

然而,食用菌多,毒蘑菇同样也不少,而说到毒蘑菇,其毒性大概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类为“光敏皮炎型”,这类毒蘑菇以“叶状耳盘菌”为代表,误食之后皮肤会出现红肿、刺痒和灼痛的感觉,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泻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第二类是“胃肠炎症型”,这类毒蘑菇以“长柄网孢牛肝菌”为代表,误食之后的不适症状出现主要表现在胃肠部,如呕吐腹泻等。第三类是“横纹肌溶解型”,代表菌种为“亚稀褶红菇”,这种类型的毒蘑菇危险性非常高,误食后会全身乏力明显,并出现肌肉痉挛性疼痛以及胸闷、心悸,并出现酱油色尿液。

目前仅我国就有因误食亚稀褶红菇而死亡的例子十多起,可见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四个是“急性肝损害型”,以“致命鹅膏”为代表,误食之后会因急性肝损害而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非常高,根据统计,有超过80%的野生菌中毒事件都是因为误食这类毒蘑菇而引发的。第五类是“急性肾衰竭型”,代表菌种为“拟卵盖鹅膏菌”,其也是一种鹅膏属野生菌,误食之后会有8到12个小时的潜伏期,之后便会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危害性同样非常之大。

第六类是“溶血型”,代表菌种为“赭鹿花菌”,如果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则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起初症状为恶心、呕吐,之后便会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和呼吸衰竭,可能危及生命。

第七类就是“神经精神型”,“小豹斑鹅膏”是其中的代表,误食此类毒蘑菇,会出现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毒蘑菇的种类如此之多、危害如此之大,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分辨一种蘑菇有毒还是无毒呢?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

比如带有剧毒的黄盖鹅膏,从外表上看起来,它与黄蜡鹅膏十分相像,颜色相同,整体形态也差别不大,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根据数据显示,仅2002年到2013年的11年时间里,就有16人因误食黄盖鹅膏而中毒死亡。再比如会导致急性肝损害的致命鹅膏,它不仅在外形上与可食用的大白鹅膏非常相像,二者就连俗名都一样,同被称为“白蘑菇”或“白罗伞”,非常容易搞错。

可以说,普通人基本没有办法准确分辨出一种野生菌是否带有毒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采菌人也不敢保证百分之一百不会出现误食的情况。

所以食用野生菌最好还是到正规的野生菌市场去选购。如果是在荒山里面迷了路,没有办法,非要采摘野生菌来食用,那就至少要记得:“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野生菌一定不要吃,而且不管是何种野生菌,一定要煮熟了再吃。这样做可以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毒蘑菇,但注意,不是全部。

评论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4-02-09
科普62ab1817
进士级
已阅读
2023-10-17
宁远县陈世权
少师级
已阅读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