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军事技术高度发展,地道战为何仍能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至今,以色列从地面进攻加沙的态势正在不断增强,而一旦事态真的发展到如此地步,那么哈马斯的地道就是一个让以方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错综复杂的加沙地下城

巴以冲突中地道与反地道之争由来已久。2006年哈马斯就曾利用隧道袭击以军哨所,俘虏一名以色列士兵后成功撤退。哈马斯2007年夺取加沙控制权后,以方加紧封锁这一地区,严格限制人员和物资进出。以色列2009年大规模进攻加沙后,哈马斯等武装组织投入数千万美元挖掘大量地道。

地道是哈马斯对抗以色列的重要倚仗**(图片来源:搜狐)**

根据以军介绍,哈马斯在加沙地下建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隧道。最早出现在加沙的是走私隧道,主要用于从埃及走私人员、武器和物资。此后,在接连遭到以军空袭之后,这些隧道进一步升级为防御隧道,用作哈马斯的指挥中心和武器储存库。最终它们进化为通向以色列的攻击性隧道,哈马斯武装人员通过其中发动隐蔽的越境攻击。据称这些纵横交错的地道长10多公里,最大深度接近40米,其中一些还用混凝土加固,以防空袭和塌方,并配有电力、通信设备和通风系统。而且地道中还隐藏着哈马斯的火箭弹制造场所、装备维修场所、火箭弹发射场所等等。近年来,这些进攻性隧道延伸得越来越远,在靠近加沙边境墙的很多以色列社区附近也发现了隧道的隐蔽出口,哈马斯武装人员曾多次利用这些隧道潜入以色列,让以军防不胜防。

绞尽脑汁的以色列

以色列国防军长期以来一直试图摧毁敌方地道网络,但在一开始面对这种战术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手段,只能靠地面部队扫荡和重金悬赏有关地道的情报,效果很不理想。后来以色列开始利用地震仪和声学传感器网络寻找地道,还特意从美国引进了重113千克的小直径炸弹以及2.267吨重的GBU-28重型钻地炸弹,前者可以穿透半米厚的岩石或者混凝土,后者可穿透30米厚的土地或者6米厚的加固混凝土。同时,以色列自己也研发了MPR-500侵彻炸弹,这种炸弹重227千克,可以穿透一米多厚的混凝土或者4层200毫米厚的混凝土障碍。另外从2017年开始,以色列决定在加沙地带修建一道巨大的地下墙(又被称为“地下混凝土感知屏障”),以阻止哈马斯武装人员修建地道。这座混凝土墙耗资30亿谢克尔(6.4亿英镑),高约8米,沿以色列-加沙边境绵延65千米,配有用于探测地道挖掘的运动传感器。

GBU-28重型钻地炸弹**(图片来源:百家号)**

由于此次哈马斯在初期把以色列打得很疼,而且绑架了部分以色列人作为人质,如果未来以军从地面进攻加沙,那么出于抓捕哈马斯重要人物或者解救人质等目的,以军深入地道与哈马斯武装人员短兵相接的可能性不会低。

有研究认为,对于轻装步兵而言,地下作战与在密闭的室内作战的差别不大,而现在各国对于特种部队以及特警部队的CQB训练(室内近距离战斗)都已比较成熟,所以以色列步兵适应地下战并无太大难度,不过地下作战的一些关键点还是值得注意的 。

一方面地下设施中的有害气体、氧气含量、水流量等对于进入执行任务的人员会造成生命影响,如有不慎即造成人员伤亡或产生爆炸,因此进入未知的地下设施之前,应运用侦测装备实施检测和评估后再进入。同时应根据不同环境研制和配发相应的武器与防护装备,如消音器、单兵呼吸系统、夜视照明装备、遥控机器人等,确保作战效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在地下空间中部队的指挥通信受到地层与建筑物阻隔遮蔽,不利于指挥掌握,因此在地底进行战斗时更须具备特殊通信装备,确保能与地面以及地下通道内的单位保持联系。同时完善的电子地图搭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使部队在城镇地区或地下通道内正确调动,并能及时提供友军位置等精确资料,避免误击。

作者简介:兰顺正,专长为太空战略、军事战略、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和理论写作。在部队服役期间,编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军事理论著作《一个陆军上士的国防随想——有兵出塞》。在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攻太空战略方向,现在时常在网络媒体及军事杂志发表相关文章,另外自己的第二本专著《镇星定海——构建中国未来的太空军事战略》也已出版发行。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兰顺正(军事科普作者)

科学审核:费伯禹(资深军事内容编审)

策划:金赫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刚毅坚卓
太傅级
已阅知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