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立足于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重庆市《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变革创新》专题报告,开展“基于身份融合的5G+全域校园网应用实践”,以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教育教学、智慧服务管理为三大关键,促进教育技术资源聚合,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点燃了智慧校园建设和升级的强力引擎,为数字重庆建设赋能助力。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示范基地学校、重庆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基地,荣获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获评教育部标委会《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优秀应用案例。
长江师范学院数字校园展示大厅
运用新技术 建设5G+教育新型基础设施
“长江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新基建建设,加大5G+全域校园网项目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借助教育新基建工作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大勇说。
为推进5G+与教育双向赋能,给师生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长江师范学院秉承先进性、科学性、整体性、拓展性的建设原则,运用光网络、5G、Wi-Fi6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建设一批架构先进、高速稳定、安全可控、多网融合、高效运维、弹性扩展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落实先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学校网络质量,实现办公教学区万兆进教室、千兆到桌面。
据了解,长江师范学院采用全光基础网络架构技术对学校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学生宿舍等校园全区域网络整体升级改造。核心网建设不低于200G带宽;骨干网(各楼栋汇聚至核心网)带宽20G。建有下一代防火墙、WAF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建起了从安全事件发生、处置、验证、上报、分析和主动防御全过程防护能力体系。建设校园网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校园网络设备监控,服务器监控,流量监控,虚拟化监控。在校园网建设基础上,赋予网络快速建设多业务虚拟专网(如一卡通专网、视频专网、技防网等)能力,实现专网业务的划分与管理。
学校建成无线网络信息点9000余个,平均2.5个人拥有一个无线网络信息点,极大地拓展了校园网的边界,为师生们带来没有“围墙”的上网体验。
探索新模式 应用5G+实现学习快捷高效
5G+智慧教育项目聚焦探索集成创新和多场景融合应用,课堂互动讲授成为当前5G应用的热门场景。
比如,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课上,老师运用5G+全域校园网,提高了下载速率,消除网络延时的影响,促进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采用5G技术,应用于荔枝、龙眼等现代农业研究,将数据从固定现场传感器快速反馈到研究中心,通过对读数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管理灌溉周期和土壤营养,通过分析和比较,实现在学校远程监测荔枝、龙眼等环境条件,实现最佳生长,促进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5G+全域校园网的高效应用,将5G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支持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为破解教育热点、痛点问题提供智慧支撑。”长江师范学院院长杨燕滨表示。
事实上,长江师范学院5G+全域校园网校内场景主要应用于办公区、教学区等需要高稳定、高安全、高可靠、低延时业务应用场景,例如智慧教室、在线教学、分散型物联网应用场景等,提升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机房等教学网络环境。校外场景采用运营商5G切片技术,学校师生在校内和全国任何地方通过5G网络登录校内管理系统和访问校内学术资源,允许用户“不换卡、不换号、无须设置”,在全国范围使用移动终端访问长江师范校园内网。
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5G+全域校园网的高带宽、全覆盖,推动智慧教育的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提升了智慧教育的服务供给能力。
开展新服务 推进5G+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通过Wi-Fi6/5G技术,学校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手机进行刷脸刷卡开门,校园内的设备和设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在长江师范学院,运用5G+全域校园网进行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已成为常态化、系统化。
“自从学校将5G+全域校园网投入使用,我借助个人智能设备接入校园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端完成选课、缴费、申请、预约等事项。”长江师范学院学生喻志睿说。
长江师范学院以提升师生满意度为落脚点,建设应用丰富的校园网络,满足师生高速无感知的网络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贴心、实用的智慧服务,构建了“一网通办、一码办到、一次办好”的智慧校园新生态。
与此同时,长江师范学院结合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校园网与5G的融合,达到师生身在何处都可通过5G网络安全访问校内资源的效果;同时通过5G对校园内广范围、低带宽、大链接的业务需求进行覆盖,充分发挥5G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充分提高网络运营能力,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师范学院通过5G+全域校园网建设,实现5G与全光校园网的有机结合,实现识别出用户身份类型并自动将用户切换到校园专网,实现5G校园用户的准入和用户组权限控制,实现“网随人动、二次鉴权”,打破校园网物理位置的限制,真正地建设一套“全域”校园网。(谭海军 王朴 林远华 图片由长江师范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