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746 篇文章
艾滋病科普系列一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想必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它被民间别称为“超级癌症”,大多数人往往谈“艾”色变。据2018年对我国艾滋病现存活人数估计结果显示,我国2018年新发感染者约为8万左右,艾滋病现存活人数超过百万,且未来几年将持续增加。AIDS因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不少人缺少对艾滋病认识,导致对艾滋病的恐惧,同时歧视艾滋病患者。那么,艾滋病果真这样可怕吗?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学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失去抵抗力而并发感染,甚至发生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简单来说艾滋病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了抵抗力降低或丧失。
2、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不会。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唾液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试管中可以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据称,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长达4个星期。这个发现可以解释接吻之类的口腔接触和共同用餐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原因。
同时,正常生活接触,如:拥抱、共同进餐、咳嗽、公共浴室、公共浴池、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因为艾滋病毒很脆弱,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艾滋病毒对温度很敏感,56℃30分钟时间就能杀灭它,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许多化学物质很容易杀灭它,20%的酒精、2.5%漂白粉液只要5分钟浸泡,就可以完全杀灭它。
3、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1)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输入血液及血液制品、有创诊疗等);
一次性针筒
照片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护理部
(2)母婴传播(经胎盘、分娩、哺乳等):经母婴传播感染的儿童,50%在2岁内死亡,80%在5岁内死亡。
(3)性传播(同、异、双性)
4、当前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在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来规范和改变人们的行为。洁身自爱,避免发生危险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吸毒,避免共用针头;在医生指导下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等等。通过规范个人行为,来阻断HIV经血、性活动和母婴传播等途径;同时,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应规范操作,防止造成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医源性传播。
使用血液制品进行治疗
照片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护理部
作者:庄惠人 上海市东方医院护理部
编辑:杨智
审核:孙烽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本文来自“防治传染病,你我同参与”卫生健康线上科普活动,围绕“新冠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防治主题,为公众提供实用、易懂的防护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