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
美国物理学会宣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获得本年度的巴克利奖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
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
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
薛其坤成为巴克利奖授奖70年以来
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
薛其坤与研究团队学生交流
以勇于探索之心,攀科学高峰之巅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
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
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
2009年起
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
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
2012年底
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
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
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成为“世界首次”
这一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
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
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
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
登上一座高峰,只是下一段攻关跋涉的开始
过去十年间
薛其坤和研究团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他们不断尝试提高观测温度
积极寻找新材料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步
中国科学家所作出的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
已然踏入世界舞台中央
在科学发展的“第一梯队”大放异彩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
失败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35岁当教授
41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
并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
薛其坤的科研道路粗看起来平顺
细察却屡遭挫折、屡败屡战
1962年
薛其坤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一个农村家庭
他勤奋好学
并于1980年考上了山东大学光学系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都是很聪明的人
可之后的日子里
薛其坤的求学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
考研3次读博7年
硕博五年间没有得出一套能够支撑论文的数据
后只身远赴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学习
这对薛其坤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也是莫大的挑战
留学在外语言不通,学习倍加困难
但薛其坤凭借扎实功底和超常付出
取得了“7-11实验室”三十年来最大的科研成果
正是因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薛其坤这个未来的学术界新星
大器晚成,终于在三十而立之际露出了自己的锋芒
1500多个日夜,成百上千次失败
薛其坤始终都没想过放弃
他还像当年那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少年一样
在科研路上一心向前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办公
孜孜不倦的“7-11先生”
薛其坤有过很多“称号”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等世界级科学大奖的获得者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他曾谦逊地自比为“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
也曾因从早上7点开始即在实验室埋首工作
晚上11点方才离开而被称为“7-11先生”
薛其坤身兼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行政事务等多项职务
一天的工作时间要比昔日的“7-11”更长
芒格曾经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
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这是一个简单到容易被忽视的道理
一个人无论想要什么都要问自己:我凭什么配得上它?
对于薛其坤来说,问题的答案始终是简单的
他知道自己有什么
有亲情、有友情、有热情、有上进心
有包容打击的胸怀、有热血辛劳和汗水
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有在这一切背后的自然和质朴!
这就是薛其坤带给我们的力量
简单的,质朴的力量
审核专家:罗兴波(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作者:蔡琳、宋雅娟、王媛媛(实习)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