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温带水果大量上市。华北从前过八月十五,要敬“月兔爷”,把瓜果月饼切一份盛在盘里供着。
其中最亮眼的,要属那开了口的大石榴,哪怕它剥起来麻烦,我们依然爱它。
图源:pixabay
石榴这名咋来的?
石榴果树,还算挺常见的。它低矮,不像桃李杏梨需要大片土壤,房前屋后的犄角旮旯,贫瘠无肥的黄土坷上,都能生长。从种子发芽到第一次开花,石榴树只需三四年光景。朱红的石榴花从初夏开到初秋,从不间断。
石榴籽极易发芽,在石榴栽培多的地方,经常会在房前屋后看到逸生野化的石榴树。石榴在我国本土果树,据推测,它的原产地应该在西亚的温暖之地,如伊朗高原一带。
从原产地往东走,石榴很早就随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虽然最早记载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但实际的传入时间可能更早。中国古人称石榴为“安石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张骞通西域,从“安石国”带回了这种水果。但安石国究竟是什么国,古人也说不清。不过,石榴在波斯语里叫“Anar”,这或许是“安”字的由来。
至于“石”和“榴”,则又有其他解释。明代李时珍说“榴”是因为其果实形如“瘤”。南北朝《齐民要术》则讲到,栽种石榴需“安礓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实繁茂”。如此一来,“石”可能得名于它的习性:喜欢多石头颗粒的钙质土壤。
为何“拜倒石榴裙”?
石榴一入中原,便受到追捧。人们尤其稀罕它的花朵——在中国古人玩赏的植物里,拥有纯正红色的花并不太多。更难得的是,它观花时间长,花开不断,一年能有半年红。
在汉代,石榴算是离宫别苑的珍奇物种。到唐代,就已是常见的果树了。唐宋是中国古代园艺大发展的时代,石榴也涌现出不少观赏品种。花色丰富,除了正红色之外,白、粉、橙、黄色都有。花朵重瓣繁茂者,为千瓣石榴;花色洁白无瑕,籽粒如石英者,为白玉石榴;花朵大而橙白相间,则为玛瑙石榴。
石榴的缺点是怕冷,黄河流域基本是露天栽种的最北界,再往北就看运气了。
北京四合院里也常栽有石榴树,有时冬天遇到寒流,会冻死不少。好在石榴树能忍受狭窄的花盆,在室内养也能开花结果。甚至还有专门选育的盆景型石榴,株形紧凑,但花果依然优美。
图源:pixabay
说起石榴不难想起“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石榴裙”并不是特定的衣裙,只因石榴花色艳丽、花瓣层叠,形似美人裙裾,才成了美人的代名词。
武则天曾写下“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诗句,说红裙上留下了斑驳的相思泪痕。还有传说,杨贵妃向唐玄宗抱怨群臣对她不礼不敬,唐玄宗勃然大怒,让群臣遇见贵妃要行跪拜之礼,于是便有了“拜倒石榴裙”的典故。
石榴怎么剥?
细看石榴的花,光滑厚实的五六片花萼包裹着花瓣,形态有点像蔷薇月季。石榴花跟月季一样是“下位子房”,果实也类似,所以在最初的植物分类中,曾被归入蔷薇科。
然而,横切石榴果,会发现晶莹的石榴籽被薄膜分割成5~7室,与仅有1室的蔷薇果完全不同。而且,石榴的叶片对生,蔷薇叶互生,也不具共性。分类学家便让石榴自立门户,设置了石榴科。
近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又证明石榴跟公园里的紫薇、千屈菜是近亲。于是石榴科又被解散,石榴属归入了千屈菜科......
都说石榴不好剥,其实我们只要了解它特殊的混合结构,就能巧妙地分离石榴籽了:横切石榴果,会发现石榴籽排列有序,被薄膜分割成5~7瓣饱满的石榴果皮上通常会有几道不明显的凸起,正是石榴籽的分界线。切去果顶,沿分界线将果实拆成几块,再用刀身使劲敲打石榴的外皮,玛瑙似的石榴籽便会乖乖脱落。
图源:网络
我们平时吃的籽透亮多汁的部分,是石榴的外种皮,捉一把籽直接丢在嘴里,用舌头就能榨出甘甜的汁水。剩下如骨渣一般的,是内种皮包裹的种子。石榴内种皮由石细胞组成,十分坚硬,可以让种子躲过动物消化道的腐蚀。
软籽石榴的崛起
石榴籽甘甜解渴,石质的种子却很容易硌牙。好在,我们早已培育出了“软籽石榴”!
这些软籽品种,依然拥有甘甜多汁的籽粒,而内部的种子则败育软化,嚼尽汁水后虽然仍有渣,但比普通硬籽石榴少得多,可以直接咽下去。
我国的石榴大多都是硬籽品种,也有少量软籽品种,但都品质不佳。直到1986年,我国从突尼斯引进6棵软籽石榴树苗。经过10多年栽培选育,终于成为一个稳定的品种,2002年将其命名为“突尼斯软籽石榴”。
图源:pixabay
突尼斯软籽石榴果大早熟、籽粒大、果皮鲜艳、籽仁特软,鲜吃体验远超传统硬籽石榴。很快,突尼斯软籽石榴便在市场中异军突起,短短 20年,种植面积占据了全国石榴总面积的 15%以上,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策划制作
来源丨博物(ID:bowuzazhi)
作者丨阿蒙
原文编辑丨高兴
责编丨白莉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