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河南省新农人刘克帅,请他讲述一心投身农业,给家乡桃林带来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故事。
讲述人:刘克帅 河南省新农人
“为了故土,为了我的家乡,为了这片桃树林,我会一辈子扎根农业,为技术兴农产业奋斗终生。”十多年来,我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始终如一地投身“三农”事业。
技术引进收获硕果
我的家乡卫辉市是鲜桃种植的优产地区,气候非常适宜桃树生长。然而由于品种、技术、管理等问题,桃树产量不高、效益低下,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断降低。
我注意到这种情况,2007年,在参加了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以下简称卫辉市)桃树种植技术宣传活动后,便萌生了利用所学专业返乡普及果树知识和技术,引领乡亲创业致富的想法。
于是,我带着问题,多次辗转山西、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学习取经,考察市场。
学成回到家乡后,我承包了卫辉市安都乡杨井村的50余亩条件较差的耕地,引进多个鲜桃新品种,采用桃树高效主干密植栽培新技术,经过几年努力,把这里建成了卫辉市第一个高产高效桃示范基地。
现在,这片基地引进的十余个品种已硕果累累。尽管周边桃品价格较低,但我们基地的桃子价格却始终处于高位。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桃子品种好、绿色无污染、质量显著优于市面。
随着基地的产出逐年增加,杨井村及周边村庄群众纷纷效仿,他们也开始种植基地的桃树品种。目前,基地成员已经扩展到本市其他乡镇,桃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取得初步成功后,我开始组织广大桃农合作联社和企业成立卫辉市桃产业协会,抱团发展卫辉市桃产业。截至目前,协会吸收会员400多户,种植桃树万余亩,年创产值可达上亿元。并且进一步辐射到卫辉全市,全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余亩,产量近15万吨。
因地制宜播种希望
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之后,我再接再厉,开始主动对接山东果树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专家人才,成立“新乡市果树研究所”。
为了促进家乡产业的繁荣,我成立了“省级太行仙蜜星创天地”,为有需求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和职业农民提供服务,帮助创业者开创和发展壮大企业。还积极支持吸引外地专家、高技术人才到新乡开展技术交流和共建活动。
刘克帅对当地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根据桃树品种的更新迭代,基地引进推广了“秋雪”“秋彤”等品种近千亩,深受市场欢迎,亩效益平均1万元。
即便是在同一个自然区域内,由于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不一样,选种的桃树品种也应该因地制宜。太公镇宋庄村和左庄村常年干旱,种植大田作物效益低下。基地于是在两村推广“秋雪桃”和“冬桃”品种,发展了10余名农户,种植了果树近300亩。
安都乡潞州屯村地处偏僻,我们结合实地情况,发展了当地十几户桃农种植“秋彤”200余亩,亩效益一万多元。目前,在我们的努力下,已带动附近千余名农户发展桃产业近万亩,潞州屯村村民陈同更是创下9亩获益14万元的佳绩。
如今,我依旧不断引进桃主干型密植栽培技术、果园生草新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新兴技术,为改变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各种除草剂对果园土壤的污染,使卫辉市的果树种植产业向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而奋斗终生。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审核专家:廖丹凤 中国农学会研究员
编辑:谢芸 李欣哲
校审:赵逸(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