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广西第六地质队黄大年同志事迹展馆获评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09年,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特聘专家。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病逝于长春,享年58岁。
黄大年在现场
归国7年,作为“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首席专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首席科学家,他带领数百名科学家填补了我国巡天探底潜海的多项技术空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破土而出,无缆地震勘探系统研制成功,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显著成果,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横空出世……7年时间,他培养了18名博士、26名硕士,在各领域的交叉团队达到400余人,为我国实施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一首歌:《我爱你,中国》
2014年学校中秋晚会上,吉大艺术学院姚立华副教授深情演唱完《我爱你,中国》,蓦然发现黄大年正在舞台的一角默默流泪。他一字一顿地解释:“听这首歌我感动地落泪,请理解,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
黄大年和归国专家合唱爱国歌曲
2004年3月,父亲病重,辗转联系到黄大年,他没有回国。彼时他正在北大西洋海底,参与航空重力梯度仪军用转民用的试验,外方舰长承诺中断试验的前提下,可以破例上浮,送黄大年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如此这个仪器可能不会转为民用,祖国就没有机会接触这一战略尖端技术。“我不能前功尽弃!”半个月后,他重回陆地,在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
两年后,母亲弥留之际联系到黄大年,他没有回国。那时他正在大洋彼岸的万米高空,继续进行这项技术研究。“母亲临终前嘱咐我和妹妹不要怪你。”在老人坟前,弟弟黄大文哭着告诉他。
“你可以不为父母尽孝,但不能不为国尽忠。你是有祖国的人!”父亲的话给儿子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2009年,面对母校的邀请,他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他认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最有价值,剑河旁花草拥簇的洋房、麾下包括诺贝尔奖提名者在内的“多国军团”都无法阻挡赤子归家报国的脚步。“对我来说很简单,根源就是(爱国)情结。”面对质疑和询问,他的回答铿锵而简洁。
为了编制一张更大更密的科研网络,他硬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主动担任学校留学归国联谊会长。他如兄长般关心着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位成员,引领大家寻找科研目标,鼓励大家正确看待国内外科研环境的差异……“为了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这是一个群体!”在他的感召和邀请下,更多的高端“海归”投入祖国的怀抱。
一张病床上的照片
在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里,有一张他在病床上给学生解答问题的照片。照片里黄大年盘腿坐在病床上,手腕上埋着针管,手部明显浮肿,胳膊有些颤抖,但依旧目光灼灼。
黄大年在病床上为学生解答问题
2016年12月5日,黄大年住院前最后一次出差回来,照旧先回到办公室为排队的学生解答问题。轮到王泰涵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6天前在飞往成都的飞机上,黄大年已经晕倒过一次,此刻他显得有些疲惫,但还是用了一个多小时为王泰涵解答了两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我再思考一下。现在我请你吃饭吧。”此时王泰涵才意识到,从机场赶回来的老师还没有吃晚饭。
住院后的第二天,黄大年点名让王泰涵过去,为他解答剩下的两个问题,学生们本打算拍下这张照片,待老师康复后揶揄他生病了也不“老实”,没想到却成了学生们给黄老师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黄大年心中,老师是他最看重的身份。他会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不出差时会跑到实验室挨个询问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出差时要通过邮件或视频查改作业和答疑;他的办公桌旁有两张椅子,两台电脑,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们请教问题时清晰高效地解答;他对待青年学者课题报告中的瑕疵,不仅会提出有哪些问题,还会提出如何改进、如何规划、如何转化成产品。他总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了,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
黄大年和学生在一起
一瓶药:速效救心丸
纪念馆的展柜里躺着一个褐黄色的葫芦状药瓶,它有着如大地一般的朴拙。2016年6月27日,黄大年办公室内传来“嘭”的一声,秘书王郁涵急忙跑进屋,发现黄大年晕倒在地上,赶紧找出几粒准备好的速效救心丸给他塞到嘴里。黄大年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许跟别人说,秘书知道拗不过他,只能默默答应。几天后的深探专项答辩开始前,他又在嘴里含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完成了两个半小时的答辩发言。
纪念馆展柜里的药瓶
“拼命黄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颇有自信。作为地质勘探队员,他凭借健壮的体格,曾经创造了一天测160个点的单位纪录;在国外工作时,他下班后绝不谈工作,周末要外出登山和自驾游以保持旺盛精力;他精通打球、下棋、游泳,闲暇时爱捧着相机到处拍照;工作累了会玩一玩办公室的哑铃,在吉林的冬天他要开着窗户保持头脑清醒……
黄大年和学生们出游
对于黄大年的“拼命”,他的网约车司机刘国秋曾颇有怨言。为了节省白天的工作时间,黄大年出差总是乘坐晚上最后一班飞机,哪个司机都不愿接这种单。作为唯一能和他“将就”的司机,黄大年又是拉家常,又是买苞米,总算稳住了刘师傅。其实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上车就睡着了,刘国秋隐约觉得他是个大人物,慢慢地就习惯了。2017年1月8日晚上,刘国秋突然想起一个多月没见过黄大年,心里想着:这个小老头儿,不出差了怎么也不吱一声。然后第一次在网上搜索“黄大年”,才知道他享年仅58岁。
“大年追求的是科技的极限,他不是去抢跑,而是争分夺秒去跨越极限、赶超极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春惋惜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