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冬奥百年史上的首支绿氢火炬成功点燃!它不仅向全球彰显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创造了冬奥火炬用能的历史纪录。
▲邹才能
“氢”舞飞扬的火苗背后,是中国石油人倾尽全力的付出,更是他们迈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标志。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倾力打造“油气热电氢”五大能源产业,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而奋斗。
在中国石油“基业长青”宏大战略构想中,新能源举足轻重。从点燃冬奥史上第一支绿氢火炬,到建造西北一望无际的光伏“蓝海”;从矗立起松嫩平原上的“大风车”,到实现黄土塬变“碳”为宝……认准目标,勇于转型,中国石油正迈向全面开启新能源革命的新征程。
当新能源的浪花汇成浪潮,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将人生轨迹与中国石油的转型巨潮融为一体,也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2次创业”和“3次转型”。第一次创业自1987年大学毕业迈入社会开启,其间经历了从常规到非常规油气的突破式跨越;第二次创业自2021年开启,从北京转战深圳,从油气跨界进军新能源“战场”。“3次转型”即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非常规油气到新能源,再从新能源到“碳中和”。每次创业和转型,看似大相径庭,实则一脉相承,都是面向未来、主动跨越和转变。
2021年12月21日,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注册成立,邹才能担任首任院长,这是他转型路上的重要基点。秉承唯创“新”基业长青、唯厚“才”世界一流的理念,他和同伴们开启了新能源“长青之路”新长征。
看准珠峰,敢于转型
一家传统油气世界百强头部企业,为什么要坚持向新能源领域主动转型、加快转型?很多普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而中国石油用使命和担当,向世界给出了答案。
能源,为人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伴随着社会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自掌握用火技术开始,历经薪柴、煤炭和油气时代3次能源革命,正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智慧新型能源体系演进。
▲邹才能在川南长宁页岩气田
向新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究其原因,全球能源的分布不均衡,及消费市场相对集中化等因素,引发能源跨国、跨区域流动。而地缘冲突和极端天气等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极易导致这种流动的失衡,引发以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一次能源危机和以电力危机为代表的二次能源危机。
近50年,相继爆发的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当前的俄乌冲突等,分别引发了3次石油危机及欧洲“气荒”等。近几年,受严寒、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影响,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电力二次能源危机频繁发生。为有效防范和应对能源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应对举措,保障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能源安全。
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实力、能源战略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国能源科技在资源类型、重点发展领域、优势技术等方面,呈差异化发展。美国油气技术领先,通过页岩油气革命实现了“能源独立”,重塑了世界油气能源格局;日韩、欧洲等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推动全球新能源技术持续升级;中国煤炭开采和风光储技术引领世界,正探寻传统能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之路……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各国都将科技创新,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突破点和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新能源,考验着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战略定力与转型智慧。“大考”当前,中国石油主动拥抱新能源的春天,勇于投身新能源的浪潮。中国石油提出“三步走”总体部署:第一步——清洁替代(2020年至2025年),预计新能源产量占比达7%;第二步——战略接替(2026年至2035年),预计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新能源产量占比达33%;第三步——绿色转型(2036年至2050年),预计新能源将占据“半壁江山”,产量占比达50%。
“‘碳基’化石能源体系,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新进步;绿色‘零碳’能源体系,将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不竭新动力;有限‘碳基’向无限‘零碳’能源转型,已成为新大势,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同等重要,已成为新战略。”正如邹才能所说,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的前沿、能源强国建设的主力、绿色地球建设的动能。而这,也是他和所有中国石油人,坚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源泉。
“转对就活,转晕就倒。”在邹才能的能源生涯中,从不乏这样的智慧和勇气。
作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奠基人,早在十多年前,邹才能就率领一众战友,打破“常规”困境,颠覆传统“圈闭型”石油地质理论,建立了大面积分布“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阐明非常规油气“人工油气藏”开发概念与核心技术体系;提出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共生富集”协同有效发展理念与评价方法等,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从常规向非常规转变,引领和支撑了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深层碳酸盐岩气田等重大发现。众人看到的,多是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只有邹才能和他的同伴,知道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如今,虽然非常规已成为共识,但是,在从常规向非常规转型初期,他们也曾面临诸多质疑,甚至强烈的反对之声。历经长时间矢志不移的攻坚克难,无数次据理力争的激烈讨论,他们才蹚出一条“非常规”之路。时至今日,邹才能的转型思考还在继续:“非常规油气工业化进程中,还有两场‘革命’可能形成产业突破:一是煤岩‘地下原位加热成油和气转化’革命,二是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成油和气转化’革命。从加水物理改造,向加热化学改质转变,最核心的‘卡脖子’技术,是地下水平井耐高温、耐腐蚀等加热系统和技术……”正如他所说,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颠覆性创新突破瓶颈技术,通过科技支撑实现低成本发展,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必然选择。
十年磨剑终成器。在众人以为邹才能可以“歇歇脚”时,他却又转身投入一个全新的“战场”——新能源领域,开启“第二次创业”。
“过去,谁控制油和气,谁就卡住能源安全的命脉;未来,谁控制新能源,谁就能卡住能源的命脉。”中国石油一手“端稳端牢油气饭碗,做好做强油气的压舱石”,一手“端起端好新能源的饭碗,做高做大新能源的增长极”。邹才能团队积极落实中国石油提出的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举措,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事业;他们努力推动构建多轮驱动发展,形成油+气+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新格局;他们坚定落实“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发展新战略;他们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他们推动打造绿色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奋力推进“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奋力走出一条从“我为祖国献石油”,转向“我为绿色赋新能”的“基业长青”之路。
“绿氢或许是新能源革命中的一匹‘黑马’。绿电、绿氢、绿储、人造太阳可能是新能源的‘四驾马车’,全球已迈入‘氢热时代’。”对建设“绿氢工业”的未来,邹才能寄予厚望。
“祖国大地‘新资源’,风光无限;能源强国‘新能源’,无限风光。”当邹才能和团队的绿色发展创新之路越走越顺畅,迎着双碳目标,他们又勇敢迈向事关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碳中和”探索新征程。一步步梳理碳循环路径,他们率先提出黑碳、灰碳、蓝碳“三碳”类型,研究碳市场等碳社会科学问题,提出“碳中和学”概念、理论、技术框架等。新出版的《碳中和学》专著,与其代表作《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新能源》,共同构成契合邹才能人生转型节奏的“三部曲”。
▲邹才能等出版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新能源》《碳中和学》3本专著
“要看准珠峰,敢于转型,善于转型。”邹才能这句话,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和感悟。站在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俯瞰远方;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去探寻发展之路;一旦认准方向,就义无反顾,奋勇向前。
深圳之窗,创新之窗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这里产生了特有的“深圳速度”“深圳经验”“特区精神”。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创新精神和开放姿态,成为吸引海内外创业者、投资者和创新者的磁石。无论是初创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大中型传统企业,深圳都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政策和环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突破极限。
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恰与邹才能、与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秉持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中国石油选择“创新之都”,依托深圳、融入深圳、奉献深圳,去实现新能源发展蓝图的原因所在。
正如邹才能所说:“国家长盛不衰、企业基业长青,依靠的是科技引领和工业崛起。中国石油宛如一艘‘巍巍巨轮’,要在转型发展中赢得主动、在风高浪急中行稳致远,以大企业特有的清醒和坚定,先行先试、探索前行。”新能源研究院落定深圳,正是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任。怀揣这样的初心使命,这支团队注定要以创新为剑,辟出一条“特区”色彩鲜明的全新路径。
“思想如灯,照亮前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创院伊始,邹才能就和团队反复思量、笃定方向,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现代国企深化改革定位。在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引领下,团队形成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认同:遵循“科学无尽前沿、技术无穷力量、基业无限长青”的宗旨,根植“只有枯竭的思想、没有枯竭的能源”的精神;追求“风光无限,氢热未来”的目标;树立“静心极简、尽心极高、净心极美”的理念;坚持“共创、共享、共赢”的原则;立志于构建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融”创新生态;用文化铸就一支思想统一的科技团队,奋力支撑引领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邹才能在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
邹才能带领团队打牢和打好“四个根基”,即运行准则、核心团队、创新模式、基因文化。
“机制体制创新是发展的刚需,而机制体制创新,必须跳出常规思维定式,敢于打破传统固有模式”,邹才能和他的团队深谙此意。聚力高水平“绿创体制革新”,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的诞生,他们构建了一个“特别”的体制世界。在中国石油大力支持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秉承“三新三化”原则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他们树立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理念”;建立高度自主、先行先试的“新体制”;实行项目为核心、无固定编制、无行政级别的“新机制”;与上下游应用企业无缝衔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研发要素“市场化”;引进国际化首席科学家,坚持技术、人才“国际化”。他们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与世界一流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创新体系,把“三新三化”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广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联合体,加快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营销推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一张网”、产业孵化“大联盟”、政产学研融“新生态”,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体系和商业模式。
立足大湾区,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航行”中,“造船出海”“并船出海”“借船出海”,勠力同心、自立成长,发展中国石油,服务全世界。
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以中国石油“三步走”总体部署为指导,按照“支撑当前清洁用能替代、全产业链储备氢电转化技术、超前介入未来综合供能业务”3个层次,率先在氢能、储能、热能、智慧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研发项目,并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团队一边加快前期基础筹建,一边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以绿氢、储能、智慧能源等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
一个人有创新,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创新,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创新,国家有前途。“从登月式拓荒性创新、革命式颠覆性创新、卡脖式突破性创新,到跨越式开拓性创新”“创新是生命、人才是命根、产品是饭碗”……邹才能阐述了自己的创新理念。多年来,以创新为引,他带领团队更加注重新能源的产品、产量、产效“三产”意识,一切为了新能源产品产量创新,一切为了中国石油“基业长青”创新。他和团队正以创新为帆,驶向未来。
“走路快、说话快、做事快”的深圳人速度,在邹才能团队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别人还在权衡利弊、举棋不定的时候,他们早已勇敢先行。用“深圳速度”,抢抓管理机制落地建设;用“深圳速度”,抢抓科研办公基础建设;用“深圳速度”,抢抓科研基地园区建设;用“深圳速度”,抢抓核心研发团队建设;用“深圳速度”,抢抓关键技术产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长青中国石油”的拳拳初心,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的荣光使命,激励着邹才能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加速融入深圳节奏,勇敢投身创新大潮。
登上“珠峰”,无限风光
东经86.9°、北纬27.9°,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屹立于此。“为何想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在面对这一问题时,20世纪最著名的登山家之一乔治·马洛里这样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是的,“因为山就在那里!”对于真正热爱登山的人来说,雪山之巅永远是他们无法遏制的向往。邹才能的毕生所求,与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都只为保持向上的姿态,追求“长青的生命”,而这也完全契合中国石油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去做真正热爱的事业,不需要理由;不去做,才需要理由。更何况,他所要追寻的新能源事业事关国家发展、人类未来,值得他和中国石油的同伴,用一生,甚至几代人的梦想去不懈攀登。
▲邹才能拍摄晚霞
“今天,我们站在珠峰‘风光无限’;未来,我们登上屋脊‘无限风光’”。正因心怀这样的梦想,在中国石油党组的领导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秉承唯创“新”基业长青、唯厚“才”世界一流的理念,大力推行“与珠峰有关”的一系列举措——“珠峰人才森林”“珠峰技术灯塔”“珠峰产业高地”,三位一体的“新能源珠峰计划”,开启了他们的登峰新征程。
国与国、企与企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抢占科技制高点。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的主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中国石油人才政策的影响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自创立以来,将人才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团队依据“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三新三化”要求,发挥深圳大湾区地理优势,先后创新实施“人才鹰眼选聘工程”和“抢抓人才行动”,快速建成一支高水平管理与科研核心队伍,以工程思维统筹推进人才工作。
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还聚焦研发服务需求,建立起一套人才“生聚理用”机制,加快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构建核心团队,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人才支撑,推动了团队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的大幅提升,也推动了人才队伍行业话语权、技术决策权、专业化引领水平的全面提升。如今,这支高水平人才队伍,正立志于建成世界级科学家汇聚的“珠峰人才森林”。
广栽梧桐树,筑巢引凤来。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还突出智慧化、绿色化、现代化,加快引进和培养“大师级”专家领衔的核心人才团队,致力于用“深圳速度”,建成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园区为一体的新能源研发基地,努力打造新能源人才“摇篮”、新型研发机构“标杆”、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初入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的新人,都对院里用人的慎重记忆深刻,每位应聘者都要经过七八轮面试,才能够成功入选。而选定的一定是和大家有共同理想信念、敢想敢拼的“新能源人”。“没有人能够独自登上珠峰”,为着共同的目标,邹才能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构建一支团结和谐的团队,大家同心同力,才能共创奇迹。
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通过实施“科创自立自强工程”,努力建成世界级研发平台支撑的“珠峰技术灯塔”;通过实施“融创成果转化工程”,努力建成世界级绿色能源生产的“珠峰产业高地”。为构建绿电、绿氢、绿热、绿储、智能微网“四绿一网”的科技创新体系,团队启动了低成本绿氢制备、宽温域储能电池、干热岩勘探开发、分布式智能微网设计等前沿领域工业化示范项目,为中国石油加快绿色转型,推动基业长青发展,乃至建设能源强国打造科技引擎。
只有登上新能源“珠峰”,才能“无限风光”。邹才能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的目标很清晰,将突出“四个面向”,继续朝着行业影响力、技术竞争力、产品创效力国际第一方阵奋进;立志早日建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研发实验平台,加快形成强有力的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联盟,有效引领和推动全球新能源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用好用足“技术+资本”政策,尽快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性的创新理论和拳头产品,着力打造中国石油的、国家的、世界的“绿创绿能”品牌。
“我们要从理念上,形成一个‘超级能源碳中和盆地’的概念,这是中国式‘煤+油气+新能源+CCUS/CCS’融合发展模式,具有全球性意义。”在邹才能及其团队的未来蓝图中,提出打造世界级“超级能源碳中和盆地”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向或模式,强调新型能源体系是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技术主导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而以鄂尔多斯等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碳中和盆地”理念,将重塑未来“全能源系统”“全能源碳中和系统”发展理念与模式,对全球“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具有重大意义。而“碳中和”,正是如今邹才能聚焦的新战略方向。
“碳中和”的号角已经吹响,邹才能的“碳中和”登峰之路也早已开启。帷幄布局之下,一张新能源大网已徐徐铺开: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建设以供热和发电为核心的地热工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建设以绿氢为核心的氢工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建设以CCUS/CCS为核心的碳工业体系;加大“碳中和”下我国十大颠覆性技术突破,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革命性转型,保障国家能源“独立自主”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都体现了“碳中和”愿景下,建设“绿色地球、宜居家园”的生态文明需求。
邹才能指出,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从现在到“碳中和”时,我国能源结构将从目前的“一大三小”向“三小一大”转换,实现目前“2个80%”转向未来“2个80%”的转变。现在的“一大”指碳基化石能源为大,现在的“2个80%”指碳基化石能源消费占80%以上,能源CO2排放占80%以上。到“碳中和”时,“一大”指零碳新能源为大,那时的“2个80%”指零碳新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能源CO2排放减少80%以上(从105亿吨降至20亿吨以下)。向着“碳中和”的美好未来,邹才能和他的同伴再次出发。
事实上,人生就是一次爬坡过坎、翻山越岭、攀登生命高峰的跋涉,或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攀登?成功者的回答往往跟乔治·马洛里相似——因为理想的巅峰就在那里。只有登上理想的巅峰,才能深切感知生命的意义。如今,“能源独立”“碳中和”,就是邹才能和同伴们想要攀登的又一座理想高峰。或许路途崎岖险峻,但他们依然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
“能预测‘灰犀牛’的人,是战略家;能发现‘黑天鹅’的人,是科学家;能带领‘创价值’的人,是企业家;能掌控‘方向盘’的人,是政治家。四家兼备,方能长青发展。”邹才能和他的团队,正在中国石油“长青之路”上奋勇前行。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与很多人对院士群体的传统印象不同,邹才能是一位很“特别”的非常规院士。这份“特别”不仅表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中。邹才能业余兴趣爱好广泛,武术、摄影……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对待方式,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多面人生。
▲邹才能的峨眉拳姿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温文尔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竟是一位习武高人。邹才能孩提时就开始习练峨眉拳。他发表的第一本专著是武术类,翻看以前的《搏击》《精武》《武魂》等杂志,常常能找到他的武学专业文章。教徒弟、写武术类文章、写拳法书……邹才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弘扬着“峨眉武学”。
“峨眉拳的拳语‘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战而屈人之兵’‘化敌为友’都诠释了人生应该追求的境界。”邹才能将这份平常心和习武获得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带到了他热爱的科研事业中;将这份人生态度融进自己的生活、作品中;也将这些人生真谛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做点正确的事情,写点有益的东西,有点健康的爱好。”
深圳面朝大海,邹才能恰好很喜欢海。“深圳的海,跟北方的湖不一样,有很漂亮的晚霞,看到震撼的美景,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快乐。”邹才能所要表达的,亦如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宣传片里所提到的——“我们在深圳,面朝蓝色大海,创造绿色未来。”
邹才能作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奠基人、新能源跨界开拓者、能源研究战略科学家,从非常规到新能源、从新能源到碳中和……始终坚持在跨界中求索。
坚持“初心做事、净心做人”,追求“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就是邹才能追求“长青人生”的信条。
“追求绿色创新、奉献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生活。一起新能源,一起向未来。”——这,就是邹才能团队奋进“长青之路”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