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种植莓茶15.5万亩,莓茶产业是该区特色产业之一。永定区将莓茶产业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深度发掘张家界莓茶文化,让产业融合惠及农户。记者日前跟随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专家指导组成员、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李卫东,省休闲农业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刘连华,深入张家界市永定区,感受莓茶产业与休闲农业擦出的“火花”。
李卫东研究员(左三)、刘连华高级农艺师(左二)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党委副书记夏晶晶(右一)的陪同下,指导莓茶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立项目”———统筹全区产业发展
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3年,示范创建县提质升级一批具有适度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载体基地,提质改造一批休闲农业集聚村和星级休闲农庄,组装打造若干条特色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带。
作为示范创建县之一,永定区成立了以永定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的项目实施办公室,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深度挖掘“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民宿”等模式。
张家界莓茶绿色标准化示范园。
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服务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欧志宏介绍,该区累计投入提质建设资金5300万元,目前张家界天门山庄升级改造及农旅融合建设项目、茅岩河莓茶小镇提质升级工程等10余个项目基本完成提质建设。
“树榜样”———龙头企业丰富业态
永定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不断增强农庄体验功能,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秋日的张家界白马山天门郡莓茶主题公园,错落有致的地垄上,一排排莓茶树有序排列,莓茶田间插满了捕虫黄板。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汪爱国提醒农户刘银山,近期要做好莓茶病虫防治,确保游客的入住和采摘体验。
该主题公园是全国首个莓茶康养类主题公园,也是永定区实施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点之一。据悉,该公园目前种植莓茶2800余亩,其中200亩已获得有机认证、800亩正在转化期。
“公园有野营基地和民宿,游客除体验莓茶采摘外,还可在加工车间内亲手制作莓茶。”汪爱国介绍,该基地最多时可容纳100人住宿,每天可接待游客300人,旅游旺季时每月收入可达40万元。
“强指导”———科研成果精准落地
该区加强产学研技术合作,组建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专家指导组。专家们经常性地深入该区服务指导,除了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外,也带来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实用技术,并凝练提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督促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白马山莓茶主题公园(张家界市永定区供图)
“莓茶和我们平常喝的‘茶叶’不是同科属植物。”李卫东摘下一片莓茶向记者解释,未来团队将依托科研院所的人才、成果、技术优势,从品种提纯选优、景观化绿色种植、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体验与研学实践等方面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茶旅文创融合发展。
每到一处企业或合作社,专家组也会提醒负责人重视整体规划。刘连华介绍,立足当地实际,形成难以复制的特色,休闲农业才具备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走向“几口池塘几栋房,吃饭钓鱼摸麻将”的同质化趋势。李卫东建议,促进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要注重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功能延伸、内涵提升、特色突出、融合引领,满足人们养眼、养肺、养胃、养心、养智、养身的需求。
“惠农民”———示范效应致富增收
为确保莓茶产业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惠及农民,永定区支持农户以产权要素入股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户还可通过管理茶园、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莓茶全产业链生产。此外,永定区强化“龙头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的产销对接机制,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莓茶产业与休闲农业互相促进,也为农户带来了收益。茅岩河镇副镇长钟长江告诉记者,农旅产业新业态吸引了游客,带动了莓茶的销售;同时,莓茶的口感和功效,也吸引了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两个产业形成了叠加效应,实现了农旅文创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永定区通过莓茶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新增4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0亿元,茶农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