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国庆节由此诞生。
国庆节的意义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国庆节的习俗
阅兵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