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期间,国家气候中心正式发布《“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 “一带一路”地域辽阔、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横跨多种不同类型气候区,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极为显著,既是人类活动强烈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区域内自然灾害种类多,高温热浪、暴雨洪涝、沿岸洪水、台风、干旱等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区域沿线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弱,气象灾害损失重,气候风险和气候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如何有效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的重大风险,是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谋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重大举措的具体落实,在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的大力推动下,国家气候中心组织专家编制了《“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以期服务于国际和国内“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破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诸多难题,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一带一路”区域基本气候概况,包括2022年的气温、降水和亚洲季风活动、植被生长状况、气候变化特点等。第二部分揭示2022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事实,以及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第三部分给出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1)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年平均气温南北差异较大。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南部等地年平均气温为25~30℃,部分地区可达30℃以上,而高纬度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年平均气温普遍在-8~-2℃,部分地区低于-12℃;区域内年平均气温距平呈现“北部地区偏暖,南部接近正常”的空间分布。
“一带一路”区域2022年平均气温(a)及气温距平(b,相对于1981~2010年)空间分布(单位:℃,基于CRA-LAND数据)
(2)2022年,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太平洋及印度洋沿线地区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而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干旱区及中东热带沙漠气候区,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毫米;区域内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空间分布主要体现“西北少、东南多”的异常特征。
“一带一路”区域2022年降水量(a,单位:毫米)及降水量距平百分率(b,单位:%,相对于1981~2010年)空间分布(基于CRA-LAND数据)
(3)1981~2022年,区域内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显著增长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气温变化速率也存在明显差异。中东欧地区年平均气温增速最高,为平均每10年0.75℃,南亚和西亚的年平均气温增长速率也超过每10年0.50℃。
1981~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各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单位:℃,相对于1981~2010年,基于GSOD-Global Surface Summary of Day Data数据)。注:图中8个子区域分别为:东亚(EAS)、南亚(SAS)、东南亚(SEAS)、中亚(CAS)、西亚(WAS)、北亚(NAS)、中东欧(CEU)和独联体欧洲区域(CIS),下同。
(4)1981~2022年,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空间差异较大,其中东亚及中亚地区的年降水量为减少趋势,而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东欧四个子区域的年降水量均为显著增加趋势。区域内降水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子区域的变化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
1981~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各地区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变化(单位:%,相对于1981~2010年,基于GSOD数据)
(5)与2019~2021年同期平均相比,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植被长势总体偏差,但空间分布不均,其中欧洲大部、俄罗斯北部和西部、西亚、中亚、东北亚植被长势偏差;而俄罗斯中部和西南部、中国南部、中南亚和南亚等地的植被覆盖度高,植被长势偏好。
2022年“一带一路”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a)及距平(b,与2019~2021年同期相比)空间分布(基于FY3D卫星数据)
(6)“一带一路”区域是全球气象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沿线国家2022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风雪、暴雨洪涝、冰雹、龙卷、高温、干旱、台风、风暴等。1980~2022年共发生气象灾害4537次,占全球总次数的39.7%。灾害发生次数存在明显的增多趋势,不过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相较前一个年代,1990~1999年增长速率最快,2000~2009年次之,而2010~2019年有所减少。从空间分布上看,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台风、暴雨和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次数较多。
1980~2022年全球及“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变化(数据来源于EM-DAT)
(7)区域内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庞大,防灾救灾能力相对较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1980~2022年区域多年平均经济损失为214.7亿美元(2022年市值),占全球经济损失总值的28.4%,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内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年均约1.6万人,占全球的40%以上。其间以1990~1999年死亡人数最多(约2.5万人),1980~1989年最少(超0.8万人)。
1980~2022年全球及“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变化(数据来源于EM-DAT)
(8)未来“一带一路”区域年平均气温将持续上升,增温幅度在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到21世纪末,在低排放情景下,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将升高1~3℃;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将普遍升高5℃以上。未来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情景依赖性。特别是到21世纪末期,西亚和北亚地区的降水会明显增加,而且在高排放情景下,增幅更为明显。
多模式集合预估的“一带一路”区域RCP2.6(a-c)、RCP4.5(d-f)和RCP8.5(g-i)情景下2016~2035年(a,d,g)、2046~2065年(b,e,h)和2080~2099年(c,f,i)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单位:℃;相对于1986~2005年)(周波涛等,2020)
多模式集合预估的“一带一路”区域RCP2.6(a-c)、RCP4.5(d-f)和RCP8.5(g-i)情景下2016~2035年(a,d,g)、2046~2065年(b,e,h)和2080~2099年(c,f,i)降水量的相对变化(单位:%;相对于1986~2005年)(周波涛等,2020)
(9)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增暖的加剧,区域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海平面升高、台风和风暴潮危害增大,生态环境总体可能呈恶化趋势,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带来新的压力。
“一带一路”陆域RCP8.5情景下未来(2021~2050年)极端事件(a:高温热浪;b:干旱;C:洪涝)危险空间分布(吴绍洪等,2019)。注:图中分区的缩写为:中东欧寒冷湿润区(CEE)、蒙俄寒冷干旱区(MR)、中亚西亚干旱区(CWA)、东南亚温暖湿润区(SEA)、巴基斯坦干旱区(PAK)、孟印缅温暖湿润区(BIM)、中国东部季风区(CNE)、中国西北干旱区(CNW)、青藏高原区(TIB)。
此文从国家气候中心微信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