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3年11月17-19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40个专题论坛,“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论坛集结完毕,将于2023年11月18日召开!敬请期待!
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
智能导航与控制技术是无人系统等运动体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然而,来自任务、环境、干扰、故障、攻击以及模型方面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剧增,严重制约了导航与控制系统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如何有效应对多源复合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是无人系统具有智能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也是其能够应用于非理想和极端环境的必要条件。本次论坛邀请相关领域著名学者围绕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抗干扰控制系统关键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促进本领域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密切结合。
本次专题论坛将邀请了六位著名的学者展示他们在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方面取得的进展。
专题主席
王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
郭雷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专题报告
胡昌华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装备智能健康管理技术
报告摘要:
系统地介绍了设备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的架构、健康管理的内涵要素,以及设备健康状态传感测试技术,健康状态预测技术,健康管理决策技术,特别是对健康状态预测所涉及的基于机理分析的寿命预测技术、基于回归分析的寿命预测技术、基于经验的寿命预测技术、基于失效数据统计分析的寿命预测技术、基于退化建模的寿命预测技术等四类寿命预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展望了设备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胡昌华,教授,专业技术少将,火箭军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导弹智能运用技术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导弹自动测试、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发表论文338篇,SCI他引5663次,12篇入选ESI,出版专著6部,一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先后当选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军队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张海瑞
航天科技一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
飞行器智能控制技术需求、探索实践及发展思考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从能力和总体设计需求出发,介绍飞行器智能控制相关工作研究与实践,最后进行展望并讨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报告人简介:
航天科技一院型号总师,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工作,带领团队创新性完成了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型号研制,填补了多个领域空白,系统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获评“航天基金奖”、“航天创新奖”、“长征功勋奖”等行业荣誉。
王美玲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液环式角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
液环式角加速度传感器LCAA能够快速、直接、准确测量载体的高阶角运动信息,具有精度高、频带宽、量程大的特点。LCAA应用于无人系统的导航与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升高旋、故障等特殊工况下高动态载体和高机动装备的工作性能,拓宽无人系统的应用场景。
报告人简介:
王美玲,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自主驾驶关键技术、新型传感与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吴立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空间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报告摘要:
本报告立足空间无人系统在轨服务的任务背景,对空间运动目标的智能感知、捕获及捕获后复合体的自主控制等技术进行介绍。空间运动目标捕获,尤其是非合作目标的捕获过程,通常涉及感知、运动估计和自主捕获等关键技术。运动目标感知是指利用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手段来获取目标的基本信息并跟踪其运动;运动估计旨在对目标的位姿等运动状态进行在线求解;自主捕获需要实现空间机械臂与运动目标之间的柔性抓捕与控制。本报告涵盖了基于角点提取的快速高精度目标感知与测量、用于在线运动估计的点云配准与数据融合策略、任务空间跟踪和自主捕获的控制方法等前沿研究方向,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报告人简介:
吴立刚,1977年生,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非连续动态系统、智能无人系统、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等领域研究。目前出版英文专著7部,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60余篇,SCI引用20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级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牵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基金和项目资助。担任《IEEE工业电子汇刊》、《自动化学报》等十余个期刊编委职务。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2015年以来连续当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当选IEEE Fellow,2022年当选CAA会士。目前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常委。
吴志刚
中山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星载连续型机械臂设计、建模与控制
报告摘要:
大型航天结构的在轨组装与维护等空间任务对星载机械臂的共形交互与灵巧操作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受到自由度的限制,现有的星载多连杆式机械臂已难以满足这一迫切需求。连续型机械臂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与灵活性,可在非结构化环境中执行灵巧操作,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理想方案。然而,星载连续型机械臂的动力学行为具有强非线性与高耦合度的特点,这使其在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其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本报告围绕星载连续型机械臂,介绍在智能机构/结构设计、模块化动力学建模和一体化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所做工作有效提升了星载连续型机械臂的共形交互能力,实现了其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灵巧操作,为星载连续型机械臂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理论基础。
报告人简介:
吴志刚教授是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创院院长,中山大学未来飞行器创新中心主任。在大型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最优控制数值方法与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担任《宇航学报》、《深空探测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高级会员。
陈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涡扇发动机鲁棒抗扰控制技术
报告摘要:
涡扇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对象,其在工作过程中运行环境复杂多变,系统参数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同时涡扇发动机不可避免的遭受到来自不同干扰的影响,因而其控制难度大。本报告介绍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涡扇发动机鲁棒抗扰控制技术,利用发动数学模型及可量测信息设计干扰观测器以逼近发动机所受时变动态干扰,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发动机线性抗扰H无穷控制方法、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发动机参考模型控制方法、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发动机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方法和基于干扰观测器和神经网络的发动机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最后通过HIL及半物理仿真试验验证算法的鲁棒性。
报告人简介:
陈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先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与博士学位,并先后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做访问或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SCI收录英文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等编委、担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航空学报》等编委等。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兵器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群集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江苏省青年杰出贡献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