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王凌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登革病毒在血清学上一共分为四型,分别是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登革热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流行非常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每年有25亿人面临着登革热感染的风险,每年有320万人可以确诊为登革热,所以登革热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登革病毒呈全球分布,主要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东南亚、太平洋岛屿、非洲等地区,包括我国广东、云南都有群体性暴发,这几年登革热由我国东南沿海向北方地区有一个蔓延。
2023年全球登革热疫情严重,我国云南等多个省份暴发疫情,是2019年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疫情。
一、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两种蚊子携带登革病毒,而且是终生携带,登革病毒在蚊子体内发育7-10天就具有传染性,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如果范围逐渐扩大,会引发当地的感染性病例、流行性病例。
登革病毒有季节消长性,跟蚊子的消长相关。我国3-11月份是蚊媒的季节消长期,最主要的是7-9月份,对于亚热带地区可能季节性不是特别明显,但只要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有明显的活动,就有发生登革热的可能。
二、登革热有哪些症状表现?
感染登革病毒后不会马上发病,有潜伏期,潜伏期常规是1-14天,多数集中在5-7天,有的1天就会发病,在潜伏期期间是没有症状的,大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不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把登革热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型登革热,一是重症登革热,登革热整个病程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首先是发烧,突然急性高热,可以达到40度、41度、42度,而且伴有非常典型的“碎骨热”,就是全身大关节疼痛,发热和碎骨热是非常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如果去东南亚旅游,1天后出现发热,要想到登革热的可能。
发热期可以维持3-5天,一般3-5天后会出一些皮疹,一旦出现皮疹,实际上是病毒发散出来了,体温会逐渐下降。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发热5-7天没有出现皮疹,而是出现呼吸、循环、脑部的症状,可能进入了极期,就是重症登革热的情况,重症登革热一旦发生,24-48小时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在极期给予非常好的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熬过2-3天,患者病情好转,就会进入恢复期,所以登革热总的病程一般来说是10天左右。
三、登革热怎么治疗?
对于普通型登革热,主要就是对症和支持治疗,休息是最主要的,给予口服补液支持处理。因为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可以使用一些普通的抗病毒药,比如板蓝根,抗病毒胶囊等。如果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比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退烧药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这类,这类药会造成胃出血或者胃溃疡加重。其他对症治疗,比如保肝等。
重症登革热主要就是根据脏器损伤情况给予支持治疗,比如高热,可以采用冰毯降温,静脉给予退烧药;肝功能受损要用保肝药;出现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的问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休克患者要及时予以液体复苏治疗;出现内脏大出血,要止血和输血等。
另外,登革热患者需要隔离,而且是防蚊隔离,一定要切断传播途径。因为患者发病前1天开始到发病后5天,属于病毒血症期,血中带有病毒,这段时间都应该进行防蚊隔离。发病5天之后病毒血症自行进入消减期,血里没有那么多病毒了,所以隔离时间不能少于5天。
普通型登革热10天之内是一个自限性的表现,预后非常好。以2014年广东暴发的登革热为例,我们国家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老人、婴幼儿和孕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及伴有免疫缺陷病者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一般情况下都是轻症的,给予对症治疗很快就能恢复。总体来说登革热是一个良性、自限性、预后比较好的病毒性传染病。
四、感染登革病毒后会产生抗体吗?
感染登革病毒后会产生抗体,首先一般是在感染后10天左右产生IgM抗体,这是早期预判登革热的一个指标,一个月左右就会产生IgG抗体,IgG抗体是一个保护性抗体,如果能够持续,对同型病毒再感染就会有一定的保护力。
比如本次感染的是Ⅰ型病毒,下次感染的还是Ⅰ型病毒,体内如果有抗体,就会有保护力。如果这次感染的是Ⅰ型病毒,下次感染的是Ⅱ型病毒,就会出现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效应,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就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