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窑变釉
古代人们对“窑变”一词,没有统一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中,窑变釉瓷器因其色彩斑斓,釉面光滑莹润而深得藏界的垂青。
北宋时期的钧瓷就是一种典型的窑变釉,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宋代官窑烧制出的窑变釉极富美感,变幻莫测,以其动人心魄的魅力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
由于窑变釉对烧制气氛、釉料配制、窑中温度要求极高,成品极少。宋徽宗初年,窑变釉得到朝廷的重视,官窑的上色进御之瓷往往是“十中选一”,甚至是“百不得一”。
俗语有“窑变无双”,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明代时,人们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窑变釉颜色不均,曾被认为是不详的“怪胎”,尤其是官窑出现窑变,统统被销毁。
此后,随着窑变的时常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其独特的形态美,或如夕阳晚霞,或似秋云春花,更有大海怒涛,万马奔腾,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因而窑变釉被作为一种艺术瓷釉为人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