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满基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副主任医师
审核:赵旭东教授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插画:顾叶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办公室文员
一、对存在抠皮、拔毛发、咬指甲行为的现实苦恼
家长1:我们家孩子从小有咬指甲、抠皮、撕嘴皮的坏习惯,现在都初中了,本以为长大了就好了,现在反而越来越频繁了,也不知道这是病还是坏毛病,是病吧到底是啥病,不是病吧,看着别扭。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家长2:别提了,我们家姑娘从小学开始就出现拔头发的行为,现在都初二了,眼瞅着头皮一块一块的“秃”了,真是心里着急,骂也骂过、打也打过,就是没有用,愁死了,怎么就有这么个坏毛病!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家长3:听说这些动作并不只是“坏习惯”这么简单,而和小孩的心理有些关系,你们还是尽早找心理老师或者到精神科医院看看吧。
青年1:拔毛给我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小时候在家一动手拔头发就被父母严厉责骂,越害怕被骂就拔得越厉害,还不敢被看见,只能偷偷摸摸进行,部分头皮上的头发也变得稀少醒目,在学校遭遇同学的各种嘲笑戏弄和各种社死的场景,谈个恋爱头皮上的疤痕能把人吓跑,不戴帽子没法出门,太痛苦了!
二、抠皮、拔毛发、咬指甲的普遍性
抠皮、拔毛发、咬指甲的行为比较常见,拔毛发、咬指甲和抠皮的发生率分别为22%、63%和90%。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5-13岁之间)起病,女性更常见,大约是男性的10倍,经常共病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破坏性或成瘾性行为等。
图3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抠皮、拔毛发、咬指甲行为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
这些行为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坏习惯”。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就可能是一种精神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将反复的抠皮(皮肤搔抓、抠特定部位皮肤、撕口唇黏膜等)、拔毛、咬指甲行为归类为“强迫及相关障碍中聚焦于身体的重复性行为(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BFRBs)”。诊断要求有明显的情绪困扰,至少在一个重要的生活领域(学术、职业或社会)有损害。对于一部分病人,可以是一种致残性精神障碍。
图4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类障碍的主要特点有:
1)无法克制的冲动、内驱力、诱惑实施拔毛、咬指甲、抠皮等行为;
2)实施行为前,个体感到躯体紧张感或警觉度的增加;
3)实施行为的时候,个体感到愉快感、满足感、如释重负感;
4)实施行为后,个体感到冲动欲望有所减轻、可能会为此行为感到内疚自责;
5)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的精神障碍来很好解释,也不是因为其他躯体疾病(比如皮肤病)引起;
6)该疾病会引起临床上明显的抑郁以及社会功能、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四、触发抠皮、拔毛发、咬指甲的相关因素
抠皮、拔毛发、咬指甲可能是由外部压力、环境因素和内部情绪状况等触发,具体来说,包括头发本身、生活方式、情绪、生理、成瘾等多种有关因素,如下图:
Torales J,2021
五、抠皮、拔毛发、咬指甲的(好处和不良后果)利与弊
好处:拔毛、咬指甲、抠皮等动作确实可以暂时调节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压力,但这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为的进一步强化。
不良后果:
1)造成躯体损害:导致斑秃、毛囊病理改变、皮肤疾病、手指紫癜、肌肉骨骼损伤,腕管综合征,牙齿磨损或断裂,毛发吞咽造成的胃肠疾病等。
2)继发或共病: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强迫等),饮食障碍,成瘾障碍和破坏性行为障碍等。
3)内心痛苦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对拔毛、抠皮、咬指甲失去控制感、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内心痛苦。导致人际关系受损、社交退缩、学业、工作受损、人格改变等。
六、出现抠皮、拔毛发、咬指甲现象怎么办?
这些行为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众多"坏习惯"的其中之一,故存在拔毛、抠皮、咬指甲行为的个体或其家长很少主动寻求心理或精神治疗。但鉴于这些行为多与压力和不良情绪调节有关-例如各种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挫败感相关;或与不良的亲子关系相关-家长高度控制,或忽视孩子的心里感受和想法引起的亲子冲突。因此一旦发现存在这些行为,应尽早寻求心理咨询或到精神科门诊就诊,如果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高达50%的人至少在短期内可能获得缓解。
常用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和管理,有利于孩子在碰到紧张、焦虑等情绪时可以有更多适合自己的非伤害性的应对方法。另外,给家长做心理教育:家长管理好自己不良情绪的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长需要重视与孩子间平等、尊重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Sani G, Gualtieri I, Paolini M, et al. Drug treatment of trichotillomania (hair-pulling disorder), excoriation (skin-picking) disorder, and nail-biting (onychophagia)[J].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 2019, 17(8): 775-786
Wang W.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Body-Focus Repetitive Behaviors in Students and the Impact of Body-Focus Repetitive Behaviors on Students[C]//2022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CHSSR 2022). Atlantis Press, 2022: 2353-2357.
Torales J, Ruiz Diaz N, Ventriglio A, et al. Hair‐pulling disorder (Trichotillomania): Eti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 nutshell[J]. Dermatologic therapy, 2021, 34(1): e13466.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张道龙.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