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CAC2023专题论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论坛召开在即,精彩抢“鲜”看!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群众团体之一。
收藏


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3)将于11月17日—19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大会以“自主可控强实体 新质生产创未来”为主题,聚焦自动化发展,拥抱智能新时代,共话产业新未来。大会将继续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搭建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共促发展新机遇,引领科技新风向。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40个专题论坛,“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论坛集结完毕,将于2023年11月18日召开!敬请期待!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实现路径,智能制造则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工业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论坛面向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调整,从工业网络、工业软件、数字孪生和智能控制等多角度,总结相关应用和理论的成果和新方法,探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趋势。

本次专题论坛将邀请几位著名的学者展示他们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进展。

专题主席

于海斌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魏旻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专题报告

于海斌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报告题目:

面向精密加工和自动化装配的数字孪生制造系统

报告摘要:

针对传统离线规划难以满足精密加工和自动化装配的难题,提出了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的在线优化新途径。报告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对精密加工和自动化装配的需求,提出了构建数字孪生制造系统的有效途径和架构,论述了数字孪生制造的感知、建模和仿真方法和技术,最后详尽地介绍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案例。初步实践表明,对多种制造场景具有借鉴作用。

个人简介:

于海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工业自控制网络与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在高水平国际国内期刊和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乔俊飞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城市固废焚烧过程智能优化运行控制

报告摘要:

城市固废焚烧通过高温热处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回收部分能源,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特点。城市固废焚烧过程内嵌了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运行机理不清、演化机制复杂,特别是固废成份、热值、含水率等随时空动态波动,导致固废燃烧不充分、烟气排放不稳定、能源转化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城市固废焚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城市固废焚烧过程高效绿色运行问题,北京工业大学环保自动化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在烟气污染物实时检测、焚烧过程智能控制以及全流程动态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的城市固废焚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已经在实际焚烧厂得到成功应用,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固废焚烧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个人简介:

乔俊飞,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智能与智能优化控制、环保自动化领域研究工作,创建并发展了污染防治智能表征与优化控制理论方法,攻克了污染物实时检测、污染治理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IEEE汇刊、IFAC会刊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杜文莉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流程制造资源与能源智能优化配置的挑战与实践

报告摘要:

生产计划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龙头,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源头。针对企业生产计划方案存在模型高度简化、功能简单、智能化程度低、人工干预多等问题,尤其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原料品位差异大、产线工艺流程结构复杂、装置生产模式多变、产品牌号多且切换频次高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计划决策方案精度低、可执行性差,亟需发展相关技术和软件产品,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报告分析了我国石化行业生产现状、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聚焦炼化一体化智能优化调控目标,探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企业的智慧决策和智能生产。报告剖析了当前石化工业物料表征、过程模拟、以及全局价值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三大核心技术,并形成核心资源和能源排产软件,即(1)炼厂油品数据库与效益测算。利用快评技术,对原油、成品油等油品宏观特性与分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功能开发,为决策业务提供精准信息;(2)全厂数字孪生模型。利用机理+数据融合方式,形成准确的基础模型,动态表征实际工业运行装置;(3)价值最大化全局优化。通过生产计划优化,结合非线性基础模型,优化原油采购、资源配置,实现全厂生产价值最大。并通过架构设计与功能开发,形成石油化工计划排产软件与应用案例。

个人简介:

杜文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研发。

苏宏业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

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智能工厂核心工业软件与标准化工作

报告摘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互联网与智能技术和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创新,必将带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报告将从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智能工厂、新一代智能工厂如何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工厂等三个方面阐述流程工业工厂从数字化与网络化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的发展思路,从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新技术革命的起跑线上,同台竞争、跨越发展。

个人简介:

苏宏业,博士,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现任国际期刊JIMO主编、IEEE Trans. on Cybernatics与自动化学报编委,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TC184/SC5 WG5与WG12召集人,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工厂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国家标准会委员会SAC/TC159 SC5主任委员等职务。

杨涛

东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分布式非凸优化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

分布式优化算法通过多智能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来解决大规模的优化问题。与传统的集中式优化算法相比,分布式优化算法更为灵活、方便、高效。现有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大多没有考虑智能体的目标函数是非凸的问题,另外要求智能体之间连续通讯,也没有考虑实际通信信道容量有限的问题。针对目标函数非凸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式一阶原始对偶非凸优化算法;针对智能体间连续通讯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分布式非凸优化算法;针对通信信道容量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量化通讯的分布式非凸优化算法。理论证明了上述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利用仿真案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个人简介:

杨涛,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人工智能、智能优化与控制一体化、信息物理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和优化等领域的研究。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工业人工智能常务副秘书长等。

王建国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报告题目:

“鸿道”操作系统、工具软件MaVIEW和AUTBUS总线自主可控智能制造

报告摘要:

针对当前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网络协议不统一,控制设备缺少智能化能力,缺乏云管理的手段等问题。通过统一通信协议,为数字工厂实时协同制造和高效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数据全IP化,一网到底的工业互联网架构,来实现网络、计算和控制功能的融合,实现软件定义控制、自适应控制,为产线人工智能应用、远程集控应用、危化安全生产等构建技术平台。基于工业云的产线装备协同研发,基于统一的操作系统、软件定义控制工具软件、统一的网络协议,带来装备研发成本的降低,确保装备的互操作性。

个人简介:

王建国,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现任东土科技副总裁。自2009年入职北京东土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历任子公司研发总监、子公司副总经理、子公司总经理、东土科技集团公司副总。带领团队研发出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融合通信系统、远程集控系统、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系统、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基于5G边缘云的云化PLC打造工厂柔性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双目机械臂智能焊接系统等,系统已成功在国防、化工、矿山、电力装备等行业大量应用。有多年产品研发和专业技术服务经验。

魏旻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新一代现场级工业物联网“组网-配置-调度-控制”一体化设计及实践

报告摘要:

工业物联网将泛在感知与控制、网络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融入到工业过程各环节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然而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协议众多、系统尺度和维度各异,网络互联互通难且传输效率低,缺乏高效的融合组网架构、灵活的配置方法及跨网确定性保障机制,难以应对工业生产中实时协同控制任务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智能工厂的发展。面向新一代现场级工业物联网融合组网需求,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主题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在工业物联网“组网-配置-调度-控制”一体化设计及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的工业无线系统、IPv6工业互联网系统、时间敏感网络系统等成功应用,为智能工厂的网络底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个人简介:

魏旻,教授、博导,自动化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副院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工业物联网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韩国汉阳大学博士后(韩国BK人才项目),韩国建国大学博士,ISO/IEC JTC1 SC41物联网及数字孪生委员会专家、IEC SyC COMM通信技术委员会专家,IEC TC65C WG18 时间敏感网络工作组专家,IEC TC65 JWG14工业自动化能效工作组专家,NAMUR(国际过程自动化用户协会)中国智能制造工作组组长,SAC TC124 SC4委员会委员,SAC TC28 SC41委员会委员及WG2网络通信组副组长,国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理事(智库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物联网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的研究工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