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口述历史】文传源——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领域开拓者之一 文传源先生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群众团体之一。
收藏

导读:

2015年,秉承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弘扬传承的理念,中国自动化学会特别打造“口述历史”系列访谈栏目,有幸拜访了学会原副理事长、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领域开拓者之一——文传源先生,整理的访谈文章刊登于《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2015年8月第4期。

值此文传源先生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自动化学会特重刊此文,以回顾先生严谨治学、不辍耕耘的奋斗历程,重温先生淡泊名利、师者仁心的高尚情怀。

以下为文章全文:

编者按:

文传源,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家和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设计研制工作,组织和开展综合系统论与人体科学方面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他领导了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的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无人机技术的新篇章,为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传源教授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积极推动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的组建,是我国系统仿真学科的主要创始人。

一、抗战爱国,勇攀高峰

文传源,1918年生于湖南横山县,分别就读于湖南长沙岳云初中和湖南长沙第一高级中学和第一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文老心系国家安危,与其他爱国青年一道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文老重返学校刻苦学习,并考取了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原北洋工学院航空组),194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委员会(后改为重庆国民政府的空军)桂林第四飞机制造厂,笕桥航校等担任技术工作或航空仪表教学等工作。1948年11月,文老以请假探亲的名义脱离航校,积极争取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2月经中共衡阳工委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7月任湘南游击二支队二团队政委,常驻零陵、祁阳、东安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宣传和武装斗争工作。解放大军南下后,文老返回中共衡阳市委工作,并于1949年12月经第四野战军政治部转北京人民空军训练部任机械参谋一职。期间,他为航校编写多部教材,并与余德星合著《航空仪表学》。1951年,文老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专业组人担任讲师、副教授,1952年因院校调整,历任北航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系主任、名誉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50年代末,在解放思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引导下,文老在无人驾驶飞机技术、仿真系统、飞行器主动控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谈到研制无人机时,文老回忆说“1957年受发展经济、热爱祖国、勇攀科学高峰思潮的激励,大家都很振奋,我就考虑应该在科研上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因而提出研制无人机。这个大胆的想法迎来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我们既没有无人机的资料,又没有经验,技术又那么复杂,而且我们当时确定的无人机标准高于国外一般水平;但学校飞机设备系的多数教职工和全校有关同志以及武光老院长对研制无人机却非常支持。”在他看来,科研课题的提出允许怀疑,在质疑中才会一直前进。1957年9月,以文老为主草拟了无人机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1958年5月邀请五院蔡金涛等参加讨论,经武光(当时北京航空学院院长)报请周总理同意后,并于1958年6月29日组织了当时飞机设备系各专业教研室数十名教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外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研制。1959年2月,在校内外协作下,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在空军、航空部门、北京市领导检查机上确实无人并加锁后,自动飞上蓝天、空中遥控各种姿态和一定范围航线飞行,最后安全的自动着陆,实现了中国第一次无人驾驶飞机的成功飞行,开拓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技术的新篇章。文老回忆当时试飞成功后,他还做了一首诗“梅花二月迎新春,岁寒三友见真情。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文老在组织、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时,即采用林克机进行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发射、接收和控制林克机的地面飞行仿真试验,对无人机空中试飞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1962年,文老任新成立的导弹自动控制系系主任兼第八研究室(控制研究室)主任,期间除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外,他建成的由一自由度转台、红外目标仿真器与模拟计算机组成的红外导引空空导弹平面攻击仿真系统,在当时属国内首创。

随后,文老进一步开展三自由度液压转台与具有近500个放大器的大型模拟计算机(与上海嘉定仪器厂合作)的研制工作。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规模最大的导弹三自由度动态仿真系统夭折了。“文化大革命”后,文老重新担任自动控制系主任,再次组织力量,研制成三自由度液压转台,获1985年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同时,三自由度飞行控制仿真系统也初具规模,并正在扩建为具有较高水平数学仿真与半物理仿真功能的航空航天部的开放实验室。1975年,文老担任歼击机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组长。该飞行模拟机于1983年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空白,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

二、开明创新,倾心育苗

教书育人几十年来,文老始终以“爱满天下,爱生如子”为座右铭,为学生无私奉献,并在教育改革方面开拓创新,在教学管理上主张合理和严格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教学以及理论结合实际;在学术思想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文老是第一批批准的博士导师,他研究了古今中外培养高等学识人才的形式和方法,总结了一套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心得。他认为培养硕士生应注重在技术教学上结合专业继续加深加广基础和专业基础的教育;而对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应在技术教学上突出因材施教、强调创新。同时,文老始终坚持选题结合科技基金课题或项目,基金课题和项目结合博士点的重大科研任务,以及重大科研任务结合专业方向。硕士生的课题应着重分析,设计以及与试验室建设相结合,并应注意不同届硕士生研究课题的前后衔接,不断深入。同时,选题应考虑硕士生的研究课题与博士生课题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博士生能在硕士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大幅度深入和创新,反之又可继续提高硕士生课题的深度和质量。如此良性循环,收益不浅。

除积极参加综合化、分散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仿真,CIMS等高技术领域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外,文老还开辟了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机系统新的研究领域,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学术活动。文老在精心培养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科技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因为工作比较忙,任务比较重,我一直觉得在生活方面对学生关爱不够,直到现在也很愧疚。”回忆起往事,尽管已经为学生们在学业上、工作上、生活上考虑了很多,文老依然遗憾没能为他们做更多的事。

三、笔耕不辍,寄意深远

文老介绍,自1988年离休后,他接受返聘,继续做科研,直到2003年培养完最后两位研究生,才算真正“功成身退”。但,身已退,心未远。离休后,文老基本建立了一个关于仿真学科的“相似理论”体系,并先后发表多篇文章进行深入论述。同时,文老还关注综合系统论,自1992年开始连续发表10多篇相关文章,基本建立了“综合系统论”理论体系。如今的文老有时还会练练毛笔字或者写写诗,“以我手写我心”。

回首在北航的60余年光阴,文老感慨万千。念及与并肩作战的战友和一心向学的学生们共度的美好回忆,那光辉而又平淡的岁月在文老的脸上镌刻出的除了坚定,还有对国家的未来、对青年学生的期望。文老表示,自己已经快要100岁了,还在坚持工作,他也希望现在的青年学生,在学业上知难而进,像“推车上山”一样,力争在科学、创新、国家建设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后语:在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文老思维清晰,谈吐干练,对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了如指掌,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近百岁高龄。文老的家,布置简洁朴素,一如在这短短的访谈中,他留给我们的印象。这位97岁高龄的老教授,在过去,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师者仁心”的真谛;在现在,依旧壮心不已,醉心科研,爱生之情不减;在未来,这份贯穿其一生的“推车上山”精神,必会以前人之贤,启后生之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