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第三届中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学健康知识的科普效果,主办方向各医院征集了各类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健康科普文章,我们将通过“健康大讲堂”栏目陆续分享。今天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王晓航、杨亚娟,为我们带来“老年衰弱——悄然而至的健康“杀手””,欢迎老年朋友们学习。看到衰弱这个词,多数人脑海里会蹦出“神经衰弱”的字样,这是否是一回事儿呢?相信多数人会提出疑问,“衰弱”和“老年衰弱”有什么区别呢?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老化速度均居世界第一位,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在老年人的诸多伴随症状中,我国衰弱的发生率高达12.7%,高于全球水平。那么,什么是“老年衰弱”?我们日常可以自己判断吗?如果存在“老年衰弱”,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什么是老年衰弱?
当人开始步入老年时,人体“各个部件”的功能也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就是“人老了”。而在日常,老人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健忘、腰酸腿痛、夜尿频多、气虚咳嗽、肢冷畏寒等,这就是老年衰弱的表现。医学上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稍后的章节中编者会详细介绍)可以帮助评判老年人是否存在衰弱,评估为衰弱期和衰弱前期的老人都将被纳入“老年衰弱”的行列。近年有科学研究发现,衰弱并不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病症——老年衰弱综合征。国外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十个人就有1人患衰弱综合征,而85岁以上老年人中衰弱可能占到四分之一甚至一半。衰弱的引入,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他们对医疗的需求。在生活中,如果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明显乏力、活动能力下降,或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时,首先应当警惕老年衰弱。举例来说,一位老人退休10年,现在70岁,时常觉得体力越来越差,做些事情就觉得比较累,但住院做检查,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这种情况就可以做一下衰弱筛查,看是否出现了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老人,出现走路慢、步态不稳,跨个门槛都迈不过去,容易摔跤,医院检查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也可以尝试做衰弱自评。有的老人则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由于老人胃肠吸收功能减弱,自身的代谢能力下降,同样的三餐饮食,衰弱老年人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衰弱老年人因为自身储备能力下降,在有外界刺激时极易发生一些不良事件,比如跌倒、睡眠障碍等。因此,认识老年衰弱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科学识别,尽早治疗、对症防范。
二、老年衰弱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
衰弱对老年人的健康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衰弱会导致老年人的机体应激能力大幅下降。举例来说,衰弱的老人就像“纸老虎”,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略出现一点外部原因刺激时,就有极大可能出现一连串延伸性的问题,如老人年纪大腿脚不太灵活,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入院手术,结果由于老年人营养状况不佳、术后下床活动受限,导致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时间延长、肺部感染几率增加等,如此一来,不仅给老人带来极大不便,也给他的家庭及社会增加了相应的经济及照顾负担。而且衰弱老年人骨折虽然愈合,但是身体情况经此打击,可能再也恢复不到骨折前的状态了。
其次,衰弱会导致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并发症增多,恢复较差。一般而言,老年衰弱与多类疾病相互关联,老年人肌力、胃肠功能等功能下降,致使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生,反过来,疾病的发生也会使老年人变得更加“脆弱”。日本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如果高血压控制的不好,衰弱的发生率就增加。而存在衰弱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会显著增多、门急诊就诊和住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加。在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未得糖尿病的老年人的4-6倍。由此可见,老年衰弱与各类疾病相互影响。再次,老年衰弱与精神疾病也有联系。老年衰弱也存在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做事的效率会逐步下降,经常会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住刚刚经历过的事情,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极易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敏感多疑等,当衰弱越严重,老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早期发现衰弱,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还有利于社会、家庭尽早对老年衰弱精神心理的疏导、帮助,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以上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伴随各类疾病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的几率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不良事件,不仅影响老人的生活,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各类问题,提早发现,及时预防,才是我们积极应对、解决的方法。
第一作者简介:
王晓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现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及内镜下诊疗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相关工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护理协作组委员、上海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消化内镜护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内镜专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护理学组成员。工作至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通讯作者7篇;主、参编著作15部,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承担院、市级护理课题基金5项;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