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美丽的鹰嘴海龟玳瑁

京水野救护
原创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治、驯养、繁殖及科普宣传教育
收藏

在辽阔蓝色海洋中,有一种美丽而神秘的生物。它长着鹰喙般的尖嘴、华丽的半透明甲売、四肢如桨、优雅地穿梭于海洋中,它就是玳瑁,有着两亿多年的演化历史的鹰嘴海龟。好多人知道它美丽的背部鳞片曾经被做成饰品,而玳瑁的价值和秘密可远不止如此,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不同视角的玳瑁|作者制作

一、海龟家族的颜值担当

世界现存海龟二科六属七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在我国分布有二科五属五种,它们是红海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中玳瑁体形较小,体长55-95厘米,体重一般大约为45千克左右。生有一张老鹰般的尖钩嘴,尾巴短小,一般不露出甲外。玳瑁背甲呈覆盖瓦状排列,呈棕红色,有浅黄色小花纹。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

玳瑁的嘴形和鹰嘴很相似,上颚钩曲尖锐,也如鹰喙一般。因此,便根据它的特点称它为“鹰嘴海龟”。玳瑁的背上有十三枚背甲,像屋顶的瓦片一样一枚盖着一枚,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十三鲮龟”、“十三鳞”或者“十三棱龟”等等。玳瑁的背甲鳞片具有规则的放射状花纹,黄、褐、黑三色交杂。边上的背甲叫缘盾,越靠近尾部的缘盾,锯齿状越强烈。有些玳瑁瑁的甲壳还可以发出荧光,因此玳瑁独特的外观和绚丽的背甲非常美丽,堪称海龟家族中的颜值担当[2]。

玳瑁标本|作者摄

要知道,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玳瑁的美。玳瑁自古就被视为祥瑞、有灵气之物。玳瑁背部的鳞片晶莹剔透,具有异常华丽的花纹,有“软黄金”和“有机宝石”之称,自古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在中国,玳瑁还有“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寓意,因此一直受到贵族阶层和文人墨客的喜爱,玳瑁壳被制成簪子、梳子、手镯、戒指、笔筒笔杆、扇子等各种奢华的装饰品或工艺品。玳瑁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汉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精巧的玳瑁制品。古诗中有很多对玳瑁之美的精彩描写,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这样的诗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实际上,不仅中国人喜爱玳瑁,外国人也喜爱。埃及古墓中就曾发现许多精巧的玳瑁制品;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玳瑁也被用作装饰。由于物种数量的持续减少,玳瑁目前已经处于极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非法猎捕、杀害、买卖、运输玳瑁及其制品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所以请大家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共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玳瑁制品|作者摄

二、有趣的玳瑁

1.玳瑁吃玻璃吗?

玳瑁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消化二氧化硅的海龟。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玳瑁能吃玻璃。那么,玳瑁真的能消化坚硬的玻璃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玻璃吧。最常见的玻璃种类是钠钙玻璃,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钠钙玻璃可用来制造玻璃杯、玻璃保鲜盒等生活用品。成本最高的玻璃是石英玻璃,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石英玻璃折射率高,可用来制造传递通信信号的玻璃纤维。宽带所使用的光纤就是由石英玻璃制造的。玻璃的品种有很多,但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玳瑁的主要食物是海绵(多孔动物门)。科学家研究发现,海绵中也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这些二氧化硅主要存在于海绵的硅质骨针中。也就是说,当玳瑁啃食海绵的时候,也吃进了二氧化硅。这就是玳瑁“吃”玻璃的真相。现在你知道了吧,玳瑁能消化的不是玻璃制品,而是海绵中的二氧化硅[1]。

海绵|文献[3]

2.玳瑁不当“缩头乌龟”

不同于陆地上生活的龟类,玳瑁和其它海龟一样,是不可以把头缩进去。玳瑁无法将头部和四肢缩进壳内,不当“缩头乌龟”!

三、玳瑁的文化意蕴和药用价值

玳瑁这种来自海洋的珍稀动物,首先以其独特的解毒疗毒的功效而被人关注,其得名即在于此。玳瑁作为中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发展的进程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玳瑁最早出自于《开宝本草》记载“玳瑁,主解岭南百药毒,人刺其血饮,以解诸药毒。”其后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载,如《神农本草》记载玳瑁“寒,无毒,主解岭南百药毒”,《本草纲目》记载“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现代研究玳瑁的背甲含角蛋白,其中含有赖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主要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的疗效,有很多替代的药物疗效更好,因此不必过度迷信其神奇功效。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其纹路、质地独特的甲壳上,玳瑁器物和装饰品大量被制作出来,流行于上层社会、富豪之家,玳瑁由此而生成与富贵豪奢、身份地位等相关的文化意蕴。虽然玳瑁的龟属的类别和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性也被赋予了长寿、孤单的文化内涵,但属于次要地位。我们发现,玳瑁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为什么呢?追根溯源,仍然要回到玳瑁的产地与稀缺性上,要回到作为农业民族的中国内陆民众对海洋的陌生和向往上[4]。

四、玳瑁处于极危状态

由于人类长期对玳瑁的大量捕杀,加上栖息地破坏和海洋污染加剧,全球玳瑁的种群急剧下降,在中国近海也几乎绝迹。据IUCN海龟专家组统计,近100年来,玳瑁数量已经下降超过80%,并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加剧。

尽管海龟寿命长,但性成熟慢,如绿海龟需要20-50年,而玳瑁需要30年,如此长的性成熟期使得海龟数量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骤减后很难在短期内恢复,特别是在野外自然情况下,稚龟的成活率很低。

玳瑁面临的生存威胁主要来自人为捕杀,这是因为很多人喜欢玳瑁制品。此外,世界许多地区有喝海龟汤的饮食习惯,人们误以为海龟汤营养价值高,能治各种疑难杂症。还有人迷信佩戴玳瑁制品能避邪,玳瑁入药有某种特殊功效,玳瑁因此被捕杀。此外,渔业俘获、栖息地退化、海洋垃圾和疾病等也是威胁批瑁生存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人类在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动严重破坏了玳瑁的繁殖场;另一方面,对海藻等资源的过度利用、石油泄漏等造成的海洋污染,也严重破坏了玳瑁的生存环境,最终导致其死亡。除了污染与资源占用,城市的现代化还带来了—些难以预料的干扰。在纪录片〈〈地球脉动》中,一群小批瑁就因为误把城市里的灯光当成月光,结果没有爬向大海而误入街头,导致死伤,令人悲痛。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给玳瑁的生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海洋垃圾|文献[5]

目前,玳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在我国,玳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五、保护玳瑁刻不容缓

由于全球海龟均处于濒危状态,海龟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各国都做出了很多努力,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理解剖、人工孵化、稚龟培育、卫星跟踪、标志放流、GPS定位跟踪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海龟的孵化率,了解海龟的致死原因以及海龟的汹游路线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玳瑁受到威胁主要包括人为偷猎、产卵场破坏、渔业误捕等。因此,提高对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意识,保护产卵场,减少塑料垃圾污染,不迷信玳瑁的药用价值,不购买玳瑁及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保护玳瑁的最好方法。

保护水下的生命——玳瑁|文献[1]

作者:王业 何亚鹏(中国水产学会华北地区濒危水生动物救护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参考文献:

[1]海洋世界编辑. 保护水下的生命——玳瑁篇[J]. 海洋世界, 2019(3):16-19.

[2]黄志明. 玳瑁,该拿什么保护你[J]. 科学大众(小学版), 2020, No.1178No.1186(Z1):42-45.

[3]沈婷婷. 是时候告诉你它的真面目了[J]. 海洋世界, 2013(07):36-39.

[4]张晓红. 简论"玳瑁"的文化意蕴[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02):8-12.

[5]杨莉楠. "蓝色星球还是塑料星球?"[J]. 中国慈善家, 2018, No.62(06):15-15.

评论
周丽霞z
贡生级
已阅
2023-11-21
三社区红
少傅级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