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感觉自己长高了?低头一看
原来是被子盖横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高,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于是有些小伙伴去打“增高针”、甚至通过手术方式“断骨增高”......央视新闻曾报道了一则“断骨增高”的案例,22岁小伙因术后双腿感染无法行走,甚至可能终生残疾!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人的身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成年之后还能不能长高?
市面上的增高方式靠谱吗?
身高
身高=头部长度+脊柱长度+长骨长度,此外脊柱弯曲度和足弓高度会带来略微影响。
1、头颅
2岁时平均头围48厘米,而成年人头围在54~58厘米左右,颅骨在两岁以后生长十分缓慢,对成年之后身高增长几乎没有影响。
2、脊柱
脊柱在20~22岁时停止生长,但下肢停止生长后,脊柱的生长空间仅为0~3厘米左右。
3、下肢
对身高影响最大的,最主要的还是下肢的长度。
下肢的长度则由大腿和小腿的“长骨”决定。长骨由软骨骨化变成坚硬的骨质而成。长骨的两端叫骨骺(hóu),中间长长的一段叫“骨干”。
长骨的加长主要靠骺板软骨的不断增长和骨化来完成。骺板就像是长个子的“发动机”,骺板软骨的不断增殖,带动长骨加长,身高也不断增加,直到骺板闭合,“发动机”停止工作,身高则停止生长。
因此,成年以后还能不能继续长高,要看骨骺线是否闭合。
闭合前的骺板是一条透亮的区带,而闭合后透亮区消失,与旁边的骨骺融为一体。
很多人在成年后依旧可以长身高,就是充分利用了成年后骨骺未闭合那几年的时间。
骨骺未闭合的幸运儿
那些成年以后骨骺还没有闭合的幸运儿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个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增加身高:
1、补充营养,保持****良好作息
首先要保证营养,提高动物蛋白和乳制品在饮食中的比例。骨骼主要由胶原蛋白等有机质和钙磷等无机质组成,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可以为骨骼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养分”。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分泌最旺盛,平躺也利于骨骼的生长。
2、适当运动
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骨代谢,刺激骺板生长。骨骼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力学刺激,通过适当的运动,使骨骼“感受”到力学的刺激,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而且锻炼肌肉有助于骨骼周围血管床形成,对骨骼增加血液供应,有助于更充分的长高。
3、照顾好脊柱
重视脊柱对身高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椎间盘高度和脊柱曲度容易在不良姿势的受压下改变,从而影响身高。
对于骨骺已经完全闭合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灰心,可以通过矫正不良体态来实现“增高”。
平常注意调整自己的坐姿和站姿,使得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驼背、双肩不平等情况发生,并通过拉伸髂腰肌、竖脊肌、锻炼臀大肌和腹肌等,使身高最大化,最终实现“增高”的效果。
此外,从穿着打扮的角度,可以选择一些更能显高的服饰。必要的时候可以穿跟高一点的鞋(注意也别太高,不然也不健康),还可以做更高一点的发型,这些都有助于看起来更“高”。
这些增高方法有风险
1、“肢体延长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沈惠良表示:有一种手术叫做“肢体延长术”,这种方法利用了骨骼折断后能够自己愈合的特点,先将人的小腿骨弄断,然后装上一种特制的外部支架,通过钢针刺入腿里固定住骨头,在小腿骨的愈合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调整支架,稍微将骨头两端拉长点,这样骨折愈合处就会不断延长,最终达到延长小腿骨,让人增高的目的。
但这种方法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因为支架固定不够,导致骨头长歪,因为消毒没做好导致针孔感染等等都有发生,还常会导致血管、肌肉、神经的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
实际上也正因为有这些乱象,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发布了《卫生部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6]428号),严格禁止以医美为目的的此类手术了。
2、“增高针”
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表示,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对于骨骺板已经骨化的成人来说,乱用激素除了让自己内分泌失调,带来健康问题外,没有任何效果。而对青少年来说,生长激素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孩子本身身体健康并不缺乏生长激素,就可能引起骨骼、内脏异常生长,还可能造成肢端肥大症等问题。
所以即便是对青少年来说,也应当先去看医生,充分评估身高曲线、骨龄、生长激素水平等条件,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激素,家长们可千万别听信小广告,带孩子去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注射激素,以免造成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