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口述历史】我国著名系统与控制学家——陈翰馥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群众团体之一。
收藏

导语:秉承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弘扬传承的理念,中国自动化学会于2015年特别打造“口述历史”系列访谈栏目,走访学会和自动化学科发展息息相关的老一辈科学家,探寻心灵深处的记忆,记录心路历程的点滴,为当代自动化领域科技工作者了解历史、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科学思想和精神财富提供有益借鉴。

本期学会采访的是陈翰馥院士。陈翰馥,著名系统与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他发现的辨识算法收敛性条件,被国外专著称为“陈氏条件”。他关于同时使控制和估计最优的论文,被国外同行专家称为1985—1995年自适应控制领域的“最重要论文”之一。他和合作者提出扩展截尾的随机逼近算法解决了许多系统辨识和适应控制问题。他与其学生给出了自校正跟踪器收敛性和最优性的严格证明,被国际控制界称为“重大突破”。他是新中国少数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之一。

陈翰馥院士接受学会秘书处采访

(第一排 陈翰馥院士 第二排 左至右分别 平瑞雪、王坛、张楠、吕爱英、段金莲)

一、蒙以养性,立志笃行

1937年2月,陈翰馥在浙江杭州的书香世家降生,其父陈建功是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是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陈翰馥的小学和初中时期都是在浙江绍兴度过的。受家庭的熏陶,陈翰馥从小对数学便有不同寻常的热情。但幼年的陈翰馥也十分顽皮,这让父亲甚为忧虑。看着孩子渐渐长大,父亲觉得不能如此下去。一次家族新年饭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深知孩子性格的父亲说:“如果你仍然不愿意好好学习,那你毕业后便去做药店倌。”药店倌,要整天站在柜台后面,不能随意走动,那是再乏味不过的事情。第一次,陈翰馥对人生进行了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年幼的陈翰馥下定了决心: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立志须躬行,陈翰馥由此开始了刻苦学习。1952年,陈翰馥在浙江省立绍兴中学念完高中一年级,恰逢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父亲陈建功从杭州前往上海复旦大学任教,陈翰馥便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上海复兴中学继续高中的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被保送到留苏预备班,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一年俄语。

二、认准方向,忠于内心

1955年,原本想读数学的陈翰馥被分配到了列宁格勒水运工程学院学工程经济,这个专业和数学相距甚远,但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他和许多热血的青年们一道打点行装,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但他还是一心向往数学,数学是陈翰馥的梦想。有人说,我们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什么,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痴迷数学的陈翰馥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1957年暑期,陈翰馥在第聂伯河基辅港实习期间了解到国家正在调整留学生专业,成为数学家的愿望又在胸中燃起,他只身前往我国设在莫斯科的留学生管理处,力陈理由、申请更换专业,几经努力,终于在1957年秋季如愿转入到了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数学力学系,重新开始了与数学的亲密接触。

苏联大学是五年制的,本应5年就毕业的他因为从工程经济转到数学,在苏联待了6年,比同期的学子们多待了一年。到大学四年级时,便要选定专业。专业有许多,陈翰馥一时拿不定主意,父亲陈建功正好到苏联来参加学术会议,陈翰馥便与父亲谈起了这个事。父亲说一九五六年国家有规划,数学方面发展重点是微分方程、概率论、计算数学,国家在这些方面紧缺人才,让陈翰馥可以在这几个方面选,将来学成以报效国家。再三考虑后,陈翰馥选定了概率论,向未来转战自动控制领域迈进了一步。

三、砥砺奋进,不忘初心

1961年,成绩优异的陈翰馥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毕业,他的导师希望他能留在苏联继续数学研究。考虑到当时的中苏关系,陈翰馥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回国后,陈翰馥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由于国家任务的需要,钱学森先生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控制理论对国家,特别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在钱学森倡导下,关肇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控制理论研究室,关肇直任主任,宋健兼任副主任,陈翰馥便是首批成员之一。

正当陈翰馥把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时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于某些原因,刚刚起步的研究项目被迫中断。但大家并未放弃,始终学习着,充实着自己,为将来时刻准备着。1971年,陈翰馥和同事们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中断的研究工作终于得到恢复。然而,此时中国的自动控制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一群热血青年开始了奋力追赶。1978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在赫尔辛基召开第七届世界大会,中国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代表团参加会议,这是中国自1964年以后第一次派代表团出席IFAC世界大会。而陈翰馥带去了代表团唯一的一篇论文,这也是该次大会录取的唯一一篇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

四、扬帆起航,大展宏图

20世纪80年代,陈翰馥开始了系统辨识、适应控制和随机逼近的研究:在辨识方面,给出常用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估出闭环控制系统的参数,他得到的辨识算法的收敛条件,被中国及国外专家称为“陈氏条件”;在适应控制方面,用扰动方法,使参数估计趋于真值,同时使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最优;在随机逼近方面,提出扩展截尾算法,引进确定性的直接分析方法,去掉了对回归函数的限制性条件,对噪声要求降到最低,使随机逼近应用范围大为拓广,成功地用到随机适应镇定控制、大范围优化、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等领域。陈翰馥与合作者给出的自校正跟蹤器收敛性和最优性的严格证明,被国际控制界称为重大贡献。

随着研究的深入,陈翰馥先后发表了“随机系统的递推估计与控制”、“辨识和随机适应控制”、“随机逼近及其应用”等多篇论文和专著。因其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突出贡献,1993年陈翰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陈翰馥当选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2005年,在埃及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16届全体会议上,陈翰馥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这也充分肯定了其为科学事业以及推动科学在第三世界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五、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自动控制理论与许多前沿科学学科及应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动控制领域的更多研究成果必将推动人类生态环境、生命科学、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助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要想实现这些,就必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就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问题,陈翰馥院士认为至少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打好数学基础。控制理论是以数学为工具,是以模拟计算为手段的。只有夯实基础、活跃思想,才能在了解国际前沿成就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的框架。二是联系实际。国家要发展智能控制、自动化,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自动化领域科技工作者要紧跟前辈们的步伐,坚持不懈地学,联系实际地学,带着问题学,向专家、向同志多学多问,学深学透。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今年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在历届理事会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会员规模,还是业务活动,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陈翰馥院士始终关注着学会的发展,希望未来学会能够更加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要开创国内品牌性学术会议,更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议,邀请国际领域专家来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和引领我国自动化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编后语:**陈翰馥先生虽已八十有余,但他依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他用自己的热量,为中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为中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呕心沥血。他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硕果,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陈翰馥先生投身科研、为国奋斗的事迹和精神,值得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学习和铭记。相信在陈翰馥先生及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引领下,中国自动化控制研究领域将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鸟儿自由自在
举人级
言之有理
2023-11-21
直率的亭
秀才级
👍👍👍
2023-11-20
💑陈慧娇🍀
少傅级
已阅读
2023-11-20